农业:耕地面积9.23万亩,人均1.04亩。其中旱地面积3.34万亩,水田面积5.88万亩。水域2.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产值的15.3%。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兼种红薯、蚕豆,种植面积分别为8.28、2.3万亩,生产粮食4.05万吨,人均340千克;经济作物为棉花、油菜、蔬菜,种植面积为3、4.24、1.33万亩,产量分别为0.91、0.86、6.98万吨;林业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片林、四防林面积450亩,活立木蓄积量3.68万立方米。水果种植面积84.9亩,品种有梨、桃、杏、橘、杏等品种,产量256吨;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23万头,年末出栏2.75万头,存栏1.87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6万羽,出栏20万羽,存栏6万羽;水产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面积2.02万亩。鱼、小龙虾产量分别达6826、2684吨。[1]
工业:以纺织、轧花、服装、油脂、塑料、建材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2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8%。拥有中小型企业128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职工83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49%。拥有“七仙女”、“老牛”、“神州”等注册商标13个。
商业外贸: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356个,职工4368人;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8亿元;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4亿元。比上年平均增长19%。[1]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收入1145万元,完成营业税30万元,增值税730万元,企业所得税150万元,个人所得税12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3元。年末有工行、农行、信合及邮政银行4家,人保、太保等3家保险公司。各类存款余额2.6亿元,贷款余额1.5亿元。各类保险费金额达1.3亿元。[1]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7个;楹联、书法、诗词、戏剧团、秧歌、莲厢、锣鼓队等各类社团138个;文化专业户62户。各类图书室48个,藏书2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28人,有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7个。[1]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1900人,专任教师152人;小学12所,在校生5800人,专任教师2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900人,专任教师247人。高级中学(百年名校)1所,在校生3600人,专任教师2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门诊部)38个,床位18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6.05张。专业卫生人员299名,其中执业医师62人,执业助理医师34人,注册护士73人。年末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5.64万人次。37个村、社区、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1]
体育:2011年末有体育活动场所386个,设座椅560张。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9%。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拥有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中心1个,开通数字电视频道135套,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0.52万户,入户率69.6%。[1]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90户,人数2515人,支出49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0%;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长50%;医疗救助3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60人次,共支出24.36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71户,人数3567人,支出293.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月人均增56元,比上年增长3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7.61万元;敬老院4家,床位3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01人,社会福利费支出153万元。社区服务设施3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7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 基金支出合计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77万人,参保率63%。[1]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有铁路京九、合九线在辖区内交汇,过境20千米,另有G50福银高速12千米,蕲龙S321省道3.2千米、G105国道12千米过境,通村公路35条,通车里程138千米。[1]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10处,邮政业务总量378万元,报纸、杂志累计发行1.1万份;电信企业3家,服务点4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6万户,电话普及率57.6%;移动电话用户6.5万部,互联网用户869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520万元。[1]
城镇建设
城区道路:2011年末城区总面积5.4平方千米,有大街小巷38条,路桥涵洞6座,道路总长17千米,主干道有东正街、西正街、北正街、西厢大道、腾龙大道、站前大道等大街。[1]
公共交通:铁路设三级火车站1座,有货运站2座,货物日吞吐量3500吨;公路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130班次,日均容量5000余人次。有客车停靠点13个,开往黄梅、武穴、九江、武汉等方向。[1]
给排水:2011年末有自来水厂1座,2007年接通长江利源水厂主管网,年末全镇城乡居民自来水入户率96%。[1]
供电:2011年有变电、供电所各1家(含辖区供电),变压器305台(专变台区),容量458兆伏安,7条高压输电线路,总长195千米,年供电量7600万千瓦时。[1]
燃气:2011年末铺设天然气管线长52千米,延展面积5.8平方千米,供气站1个,居民用户0.11万户,日供气量0.09万立方米;石油液化气站1个,日供气量320千克。燃气普及率63%。[1]
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26个,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主要街道两边都铺设有草坪绿化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