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蕲竹

家乡区县: 湖北省蕲春县

 

    蕲竹:源于桃枝竹,别名笛竹、丛竹、孝顺竹、蓬莱竹等,学名为Bambusa mnltiplex(Lour.)R aeus.exj.A.etj.H.schnlt,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用途广泛,是全世界1200余种竹子中的良品之一。蕲竹是“蕲春四宝”之一,是湖北蕲春县特产。《山海经》载:“番冢之山,嚣水之上,多桃枝,今蕲人批取……”,《顾命》指出:“桃枝竹,皮滑而黄,可以为席,即今之蕲竹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笛竹一节尺余,出吴楚(蕲州有楚尾吴头之称)”。另外晋代戴凯之《竹谱》、元代李衡《竹谱祥录》、《辞海》(1989)及湖广、湖北、蕲州等地方志均有记载。

    

蕲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种,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蕲竹有大小之分,大蕲竹有茶杯大(蕲春县文化馆保存一段蕲竹,长五尺许,直径二寸许),小蕲竹只有手杖粗。大蕲竹色泽晶莹,有如琉璃、美玉,质地坚韧,劈蔑如丝,用于作簟,柔软如绵,折叠如布。热天,人睡在上面,既透凉,又爽汗;起身后,而迹经久不更。故在唐代就有许多文人写诗赞美它。

韩愈诗曰:“蕲州竹簟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环奇。”

唐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蕲竹冷,风襟卭葛疎。”

宋苏轼《四时词》之三:“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馀香在蕲竹。”

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载:“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用它做的竹笛、萧管,音质清幽柔和,有细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盘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蕲竹药用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入药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又载“堇竹叶,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煎汤,熨霍乱转筋。堇竹沥主治风”。“在百病主治药”治疗“痒风”病“风热湿热”中记载“堇竹叶主痉风,竹沥去痰热子冒风痉,金疮中风、破伤中风、产后中风、小儿中风、发热口禁、反张欲死,饮一二升,或入姜汁。”治疗“咽喉”病“风痉”中记载“紫荆皮堇竹叶,百草霜并煎服”。蕲春民间还有将蕲竹根、茹、箨、实等入药的习惯。

三省吾所(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