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人口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无为县户口记载始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制十载一编户,一审丁。洪武二十四年无为州有6796户,47271人;永乐十年(1412)有6501户,67000人;弘治五年(1492)有4385户,23524人;十五年有6473户,83478人。清代每五年编户审丁,顺治五年(1648)原额46474人,逃亡13014人,尚存33460人;顺治十四年有6937户,35285人;康熙元年(1662)有7352户,38420人;六年有7615户,42433人;十二年有9236户,42270人;十六年审增3455人,二十一年审增2366人,二十五年审增2487人,三十年审增1368人,三十五年审增341人,四十年审增964人,五十年审增175人。嘉庆六年(1801)有137617户,723200人。民国17年(1928)无为县有751119人,18年为745682人,19年为747335人,20年为735457人,21年为730709人,22年为725424人,23年为705491人,28年为717504人。
清嘉庆至民国期间,历150余年,无为县妇女早婚、早孕,普遍在18岁左右开始生孩子,终生养育10胎上下的较多,然而由于兵燹、灾荒、贫穷、多病、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高,全县总人口长期无明显增减。
解放初,生活安定,生产发展,医疗保健改善,人丁兴旺。1949年至1957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15351人,自然增长率为15‰。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和大量外流的现象。1962年后,经济好转,外流人员陆续重返家园,人口逐年递增,连续4年人口出生率在50‰以上。1971年,全县人口突破100万。随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1981年至1988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11‰,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趋于稳定的状况。[11]
1982年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时,无为县居民有汉、回、壮、蒙古、藏、苗、朝鲜、满、瑶、白、土家、畲、高山、拉祜等14个民族,其中汉族有1217628人,占总人口99.9%,系世居;回族有979人,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新疆、宁夏等地迁来定居的,壮族有132人,是民国27年(1938)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由广西到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居的;蒙古族11人,藏族1人,苗族17人,朝鲜族2人,满族5人,瑶族4人,白族1人,土家族5人,畲族2人,高山族10人,拉祜族1人。[12]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1年末无为县户籍人口为14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81人。全年出生人口15153人,出生率为10.6‰;死亡人口9446人,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3]

厌倦了的配角(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