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无为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招生7693人,在校生17331人,毕业生4411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28394人;普通初中63所,在校生50356人;小学325所,在校生83609人;幼儿园56所,招生14410人,在园幼儿19396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13]
2012年县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全省合格县区职教中心。二中申报省示范高中顺利通过市级初评。无为中学成为全省唯一获得2013年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县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全县高考成绩再获丰收,二本以上达线率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安徽省教育强县”行列,实现了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历史性跨越。[21]
卫生
2011年末无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1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4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3706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0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897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447人,注册护士829人。2011年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18.1万人,参合率达98.8%。[13]
2012年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新中医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21]
9文化艺术
编辑
2011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33.8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年参观人员达22千人次。全县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9.33万卷(件),库容面积3123平方米。[13] 2011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16多次,直接参赛人数1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168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155万元。[13]
2012年无为县医院综合大楼正式开工。成功举办第九届文化艺术节,“文化下乡”、“无为大讲堂”活动有声有色,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县庐剧团改制基本完成。[21]
庐剧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和庐剧。后来徽剧逐渐
无为县烈士陵园
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
无为鱼灯
“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得胜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中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表演时,数十位村民身着传统服饰,高举着一盏鳌鱼、一盏麒麟、八盏鱼灯相继登场,在喧天的鼓乐声中进行表演,舞出“鲤鱼摆尾”“鲤鱼戏水”“鱼跃龙门”等艺术造型。解放后,无为民间舞蹈“鱼灯”有了长足的发展;1956年曾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中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了好评。2010年,无为鱼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类。[22]
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
无为剔墨纱灯(3张)
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23] 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10名优特产
编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