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的改革与进程

家乡区县: ‬辽宁省灯塔市

区划沿革

辽阳市行政区划图[10]
1949年12月22日,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决定,将辽阳县所属城昂堡、张忠堡、郎家厂、白旗堡(今红旗堡)、达道湾、烟狼寨(含黄家屯)、邢阳气、大阳气堡、小台子、包董岳、双楼台、新堡12个行政村划归鞍山市。[11]
1950年4月,奉辽东省转东北人民政府第2517号命令,将辽西省辽中县小北河区划归辽东省辽阳县。计17个行政村,人口6 063户,36 563人,土地109 695.37亩。[11]
1950年,5月15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辽阳县属弓长岭矿区划归鞍山市。计土地51.5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多人。[11]
1952年11月,辽西省辽中县大坨子村所辖在新开浑河东岸的孤家子屯划归辽东省辽阳县。[11]
1954年12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命令,将辽阳县刘二堡镇及其附近的24个行政村和1个街划归鞍山市。计有刘二堡镇辖中心街及东堡、后堡、山东、河南、河北5个村;刘二堡区辖大赵台、后杠、栗开堡、祁尔台、大郑台、马家屯、三岔子、王家庄、孟贾10个村;鲁家区辖栗家古树、孙青堆子、徐家营子、黎起屯、胜利堡5个村;峨嵋区辖胡家庙子、金家岭2个村。亮甲区辖谷首峪、洪台沟2个村。[11]
1956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鞍山市第五区即弓长岭矿区全部划归辽阳县;将刘二堡镇及首山乡的首山、大赵台、马伊屯、土台子、坡堡子、王家庄6个村,黎起乡的黎起堡、孙青堆子、徐家营子、栗古树、大郑台5个村,喇叭乡的喇叭、马家、王家、三岔子4个村,大红旗乡的祁尔台、后杠、栗开堡3个村,山东乡的盂甲村,新堡乡的胜利村,李三台乡的烟狼寨村(实际仍归鞍山)划归辽阳县(实际上为20个村1个镇。1961年5月,又将大郑台、孙青堆子再次划归鞍山)。[11]
2012年,辽阳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正式施行:以长大铁路为界,铁路以西的祁家镇、王家镇、沙岭镇、铁西街道、望水台街道及东宁卫乡组建成新的太子河区;以太子河为界,河东的罗大台镇、东京陵乡、庆阳街道及小屯镇的12个行政村组建成新的文圣区。将小屯镇余下的6个行政村分别划归宏伟、弓长岭两区;长大铁路以东、太子河以西,原白塔区、文圣区所属区域及太子河区的新华街道组建成新的白塔区。辽阳县、灯塔市区域面积相应减少,白塔区、文圣区等5个城区的区域面积相应增加。[

daisy哈哈(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