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糕点的明珠

家乡区县: 徐州市沛县

      我家附近有家老字号的泰康食品店,在我的印象中,它曾叫“代代红”。“代代红”是最吸引周围孩子们的地方。每当正午或黄昏时分,一批批刚出炉的糕点被穿着白衣帽的师傅从店后面作坊里抬出来,放到柜台里的大铁皮盒子里,顿时整个店堂都弥漫着诱人的甜香味,吸引着路边的行人,这也是我们垂涎欲滴的时刻。瞪大眼睛向柜台望去——哇,条酥、羊角蜜、炒糖、小京果、大芙蓉……香味扑鼻,琳琅满目。其中,最招眼的就是蜜三刀了——只见一个个金黄剔透、酥软至极、油光锃亮的暗红色方块上刻有三条深深的刀痕;沟壑处芝麻点点,仿佛天空中闪亮的星星。

      蜜三刀是江苏徐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起源于北宋徐州知州苏东坡,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至此蜜三刀就正式成为宫廷御点,并加以改良,成为现在的徐州名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北京蜜制小吃品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典故一

      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往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后来,经苏东坡亲自起名的“蜜三刀”名噪一时,徐州城里的茶食店,糕点坊争相制作,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徐州蜜三刀的配方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约徐州人出于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的缘故吧,因而对徐州蜜三刀也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的时候,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今天的徐州市泰康回民食品店制的御膳蜜三刀,传说乾隆皇帝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典故二

      每块三刀上方的三道刀痕,故取其名。并讲一典故:据说苏南人和苏北人曾经交流面点的制作方法,相互都留下一手,苏南人没有传授苏北人怎样制作董糖。苏北人也没有教苏南人怎样制作三刀(看似简单的三刀也有其繁复的配方和程序)。三刀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密密麻麻镶了一层白芝麻,密里透亮,大方坦然,内心实在。时过境迁,多少时代的点心都变了。只有三刀,以不变应万变,老样子。

做法

     1 将水、生油放入盆中,搅匀后加入面粉;揉和成面团,将饴糖、生油、水等放入盆中,搅匀后加入面粉制成里脊。

      2 将和好的皮、里脊分成相同的小块,将皮面擀成长方形面片,刷上水,把与面片相同形状的里脊片铺在上面,再粘上芝麻,擀好,切成长条,再横刀切下三分之一成生坯。

      3将生坯放入165℃的油中炸至浅黄色时捞出,迅速倒入糖浆中透浆。

      4将白砂糖、水放在锅内熬到114℃左右,加入饴糖、桂花,将熟坯倒入挂浆,捞出晾凉后即成。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j4111

梧桐子主页:http://wutongzi.com/uc/78254907.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4111mj

也无风雨也无晴(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