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

家乡区县: 永年县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势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谓广平郡之望地.战国时期,赵国就在西阳城建造信宫,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永年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建都的广府古城 有以自荐而扬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筑,于赵州桥结构频美的古文物弘济桥;西汉猪山石刻;燕赵第一境[url=]联谊会,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社团及数万名太极爱好者建立了联系。目前。永年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如今4.6万亩得河北省第二大洼定 永年洼,碧波千顷。八景正在恢复佳容。新的旅游景点着在建设,将成为独特的旅游胜地.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属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字为“曲梁”,春秋时为晋国曲梁邑。 “曲”字意为弯曲,“梁”字本意为氺堤,因洺水环绕(滏阳河元代才引入永年),堤围其周而得名。《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六月癸卯,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战国时期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邯郸郡。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广平郡,郡治广平(今鸡泽东南)。当时,永年东部有曲梁县和广年县(治广府镇),先后属广平郡、平干国(西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时曲梁为分封侯国,为平干顷王刘偃的封地,称平干国)、广平国(汉宣帝五凤二年,即公元前56年,由平干国改为广平国)。同时,在永年西部设置有易阳县,属汉代赵国。新莽时期改广平国为“桓亭”,又称富昌,辖县十六,属冀州,后改曲梁为直梁,改广年为富昌。东汉时,永年之域仍为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地,属巨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统属魏郡西部。移属魏郡(今大名县境)西部都尉。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郡西部都尉易名广平郡,复称曲梁,为郡治,辖县十五,属冀州。晋及十六国时期,称广平郡。南北朝、北齐文宣帝裁曲梁并广年县内,称广年。北周宇文氏,称洺州,为武安郡治,辖县八,属冀州。隋开皇年间(581-600年)称广年县,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县为永年县,为武安郡治。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刘黑闼相继建都于此,称洺州。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平郡属河北道属。五代时期,后梁以邢州、洺州、磁州为保义军(军,行政区划名),后梁改为安国,宋金时期称洺州,属河北西路,宋时辖五县,金时辖九县。元代,改州为路(路,行政区划名)治,初称邢洺路,后改洺磁路,再改广平路,辖一司、五县、二州。一司即录事司(元制,录事司掌城中民事)。五县即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今广平县)。二州即磁州(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四县仍属磁州)、威州(洺水、井陉二县仍属威州)。明改路为府,称广平府,辖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县、清河九县。清初,沿明制不变,雍正中(1723-1735年),因滏阳河建闸争水事,割河南彰德府磁州来属,至是,辖一州九县,民国,废府留县,属大名道。1958年迁今永年县治临洺关。 今属邯郸市。

dyx(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