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之前的邢台

家乡区县: 邢台市桥西区

邢字古通“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黄帝在邢台干言岗(轩辕丘)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上古时期,尧帝晚年曾建都于柏人城(邢台市隆尧西)在此禅位于舜,大禹为治理洪水,曾疏导九河之水于邢地大陆泽。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商代祖乙九年(公元前1500年)迁都于邢(邢台市),商朝末期,邢侯为纣王三公之一。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分封邢国为周朝53个姬姓国之一。春秋时期,邢迁都夷仪,附庸齐国,亡于卫国,后归晋。战国初期,三家分晋,辗转属赵。

秦汉魏晋南北朝:钜鹿郡、冀州、襄国郡

秦代设钜鹿郡(治平乡西)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秦朝末年,张耳、陈余据信都(今邢台西)拥立赵歇为赵王,钜鹿之战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辖常山、钜鹿等),汉代析钜鹿郡一部分置为清河郡、广平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在鄗城千秋亭(今柏乡)登基称帝,建立东汉。(184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揭开三国序幕,曹魏时期,邢地均为冀州(治柏乡县)辖常山、钜鹿、清河等九郡(国)。西晋后期,爆发八王之乱,(312年)羯族人石勒据襄国,建立北方割据政权,史称后赵。(319年)石勒称大单于,京都襄国城(今桥东区)[7] 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咸康元年(335年)石虎迁都于邺,襄都置为襄国郡

隋唐宋金: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襄国郡改设邢州(治桥西北)辖青山、唐代河北道

内丘、龙冈、柏仁、南和、平乡、巨鹿、任县、沙河九县。大业二年复名襄国郡。

唐武德元年,襄国郡改为邢州总管府,辖邢、温、和、封、蓬、东龙、起州等州。武德四年改设邢州,辖内丘、青山、龙冈、沙河、南和、平乡、任县、柏仁、巨鹿九县,为上等州,隶属于河北道。(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邢州修建大唐祖陵。天宝元年(742年)邢州复钜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复改邢州。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迁昭义军节度于邢州。

小寸头(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