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钓鱼城景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蒙古国的成吉思汗后裔,以及肯特省成吉思汗旅游项目招商考察团代表,还有从四川、贵州和重庆各地赶来的余氏宗亲会(蒙古族后裔分支)成员。他们前来钓鱼城的目的,正是在这座古战场遗址凭吊怀古,实地感受祖先经历过的地方。 据了解,本次前来钓鱼城参观的蒙古国成员有:中蒙经济发展促进委员会会长、蒙古国查干雄呼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恩和太翁,蒙古国肯特省省长傲勇巴特尔,肯特省议会议长普日布扎布,蒙古国驻港澳领事塔米尔等。在巍巍钓鱼山上,恩和太翁一行在导游指引下徐徐漫步,饶有兴致地参观景区内每一处景观,并不时提问、和中方人员交流。据翻译布赫巴特尔介绍,恩和太翁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直系后裔,目前在蒙古国内拥有多处矿产资源。
对钓鱼城有什么感受,和想象中的有何不同?面对本报记者提问,恩和太翁通过翻译表示说:“钓鱼城在蒙古族人眼中名气很大,我们从小就知道重庆有这么一个地方,对800多年前那段历史也很了解。今天站在钓鱼山上,确实有特别的体会,和想象中的钓鱼城有很大区别,不身临其境是感受不到的。”而对于800年前的故事,历史学科班出生的恩和太翁显然有着自己的看法:“中国史书上大多记载蒙哥被火炮击中、重伤不治去世,而我们蒙古族人则普遍认为蒙哥大汉是因病驾崩,这是双方立场不同的看法。”虽然看待历史的观点“存异”,但他也表示本次前来重庆更多是为了“求同”:“作为中蒙经济发展促进委员会会长,本次率队前来中国考察,正是为了促进两国民间交流、增进彼此情感,以经济发展为纽带,增加两国人民共同福祉。”他表示:“来中国之前,只知道云南、湖北等省份有很多蒙古族后裔,没想到重庆、四川和贵州地区也有这么多余姓蒙古族后裔。这两天和他们待在一起很亲切,交流起来也很愉快。”
恩和太翁口中的余姓蒙古族后裔,在当天有超过40人前往钓鱼城参观。家住江津区珞璜镇和平社区的余国富就是其中之一——在得知恩和太翁一行将要来合考察钓鱼城之后,他便前来同行。“我们老余家其实祖上不姓余,而是姓铁。元朝北退大漠之后,为躲避战祸,身处内地的祖先们先是改姓金,而后改姓余。”余国富向记者表示:“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联系、修订家谱,目前在云、贵、川、渝地区已经有十多万余姓族人统计在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