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是宋朝一代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县套庙王庄村。苏东坡在《三槐堂铭》中写道:“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史载王旦的父亲王佑官至兵部侍郎,虽有经世之才,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在院中亲手植槐三棵,祝愿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其次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王旦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谋私,不受贿,不置田产,不蓄声妓,忠奸分明,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创王家世代家风。其后辈子侄多经科举步入仕途,仅在宋史中有传的就有11人之多,且均为官清正,各有建树。三槐王氏自王佑起,至今已有48世,其后裔散居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几来,不断有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地的名人来莘县“三槐堂”寻根访祖,延续家谱,追思先人之高风亮节,宏扬中华之传统美德。
研究“三槐堂”达18年之久、年逾六旬的莘县原政协副主席杨巨源谈起“三槐堂”极具权威。他说,正是三槐王“忠信仁厚”的家风和“清廉、严谨”的官风,形成了千百年来“三槐文化”的精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换宰相是常有的事。而王旦能辅佐宋真宗达18年之久,并且常被宋真宗称为“致太平者”,着实有他一套独特的官风。王旦以后,王家群贤辈出,仅在宋史中记载的就达11人之多,这说明王旦严谨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子孙。“作为大宋宰相的王旦,在相位时从不推荐亲属担当朝中要职,即便皇帝加封其亲属重要官职,他也千方百计阻拦。这些在史书中均有据可查。”杨巨源说。王旦一生清廉,身居相位从不大摆宴席庆寿。他常说,子孙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老辈人多置田宅没有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惹出争斗来。因此,王旦一生居住简陋。王旦终生只娶赵氏一妻,从未纳妾。这在封建社会纳妾狎妓成风的官场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