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滇黔锁钥”之称。
具体位置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人口86.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12.7%。非农业人口占10.9%。
盘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古镇,在历史上曾经留下过众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让许多学者产生对其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他在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后,将这些资料一一载入了《徐霞客游记》。更有外国人士对其地域风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法国洞穴联盟共同组成的中法“贵州2003洞穴科考队”考察了丹霞山溶洞。在这样一片民族众多,地狱风貌奇特、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一定隐藏着更多的“文化宝座”等待着有心人去开启。
盘县据史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有2.4亿年的太古时期。在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区域,在经历了无数的沧海桑田,人世变迁之后,一定隐藏着众多的有价值的史料。
为了把盘县最完整的面貌展示于世人,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求证史料,最大可能地挖掘盘县的“文化瑰宝”。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于盘县历史沿革、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三个方面下大功夫,把盘县鲜为人知的一面挖掘出来,把盘县的历史风采展示给全世界。
盘县地处新中国的大西部,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像一颗冉冉升空的明星照耀着这片土地下生长着的人们。六盘水市素有凉都之称,而盘县作为其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气候宜人。 盘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了几番变迁。新中国刚解放的时候,沿用了民国时期的称号“盘县”。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宣威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矿区,后来盘县矿区改称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统一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管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在1993年的“建、并、撤”之后,全县管辖37个乡镇、747个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9年重新更名为盘县,县政府驻地搬迁至红果,到2003年底全县有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5万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