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滇黔锁钥”之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山川秀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3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从秦汉时期设郡县有建制以来,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在前进,冲淘掉无数的记忆与足迹,但有一些珍贵的记忆任它风吹雨打,也无法从记忆的土壤里剔除。
1、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地理学家、旅游探险家徐霞客亲临盘县考察。在影修和尚的陪同下,徐霞客考察了丹霞山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一一载入《徐霞客游记》,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国的知明度。徐霞客还考察了盘县的碧云洞,至今其所记“碧云洞天”及诗碑保存无损。碧云洞名字正是因其在《徐霞客游记》里面所记载的文字“碧云洞天”而来。
2、1858年(清咸丰八年)12月贵州普安厅(今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回族百姓在张凌翔、马河图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以白巾帕首,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兴义府(如今的安龙)回、汉、布衣、苗等族百姓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团练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兴师问罪,收复兴义府城。马忠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在1866年4月的反清斗争中,张凌翔、马河图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提督沈嘉荣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在金万照和张定忠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金万照诱杀叛徒马忠。同治九��(公元1870年),云南两省官军数万及团练二万余进攻义军,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清军掘长壕围困新城。义军顽强战斗,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1872年5月31日夜由于起义军内部又出现叛徒,将起义军将士及其家属残酷杀害,部将金万照也英勇就义。同年新城失陷.城内回族义军被改编后调至安顺全数杀害。至此,坚持14 年之久的黔西南反帝反封建的白旗军回族起义归于失败。
3、1936年,红军在长征途经盘县时,在九间楼召开了著名的“盘县会议”。九间楼位于盘县城关镇内,该楼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路过盘县时的总指挥部驻地。1936年3月30日,红二军团军团部接到了朱德和张国焘关于要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去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报。于是,军委分会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4、196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在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大背景下发生暴乱。大跃进与困难时期是当代中国历史一个极其特别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饥荒,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已经出现一系列社会不稳定的现象。城市出现工人罢工和学生罢课,农村出现农民的抗议活动。当时社会动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与当时一些地区过激的民族政策有关,同时也与严重灾荒的空间分布在山区居多有关。社会动荡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经济问题关系密切。直接的哄抢粮食、经济犯罪是饥荒的结果,一些暴乱也与饥荒有关,有的暴乱份子的行为是抢粮食、抢商店、杀猪。造成当时社会动荡的最主要原因是发动大跃进的决策失误,直接原因是饥荒与基层干部的作风。
5、1985年2月,贵州省盘县普田回族乡成立。 普田回族乡地处盘县最南端,距县城130公里,东与普安隔河相望,南与兴义市品甸镇相连,总面积76平方公里。一九九二年“建并撤”时,成为六盘水市唯一的回族乡。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组,3008户13052人,居住着回、汉、彝、布依等民族。普田回民信仰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是他们的“真主”。他们认为世上没有神,只相信他们唯一的“真主”。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古兰经》规定:回民作为伊斯兰教徒,必须遵守《古兰经》中的“五功”,也就是五课,即五条规矩。回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叫清真寺,由阿訇主持。普田回族乡现有清真寺两座,分别位于大木桥和燕子两村。
6、1993年,大洞遗址被评为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大洞遗址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城区东南49千米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城49公里,是一个发育于厚层灰岩中的巨大的溶洞。由关牛洞、水洞、阴河洞、主洞厅和消洞5条洞道组成,各洞道间有竖井、陡坎相通。最上层洞道与最下层洞道垂直高差大115米,洞系总长度大1660米。大洞洞口和主洞厅紧紧相连,两者为遗址只要所在。洞口朝向东北85度,宽55米,高约30米。主洞厅为一顺直洞道,平坦干燥,长240米,高、宽各30米左右,富含有古人类活动信息的堆积物自洞口向大厅缓倾,面积达9900平方米,露头厚度达19.5米。洞口堆积物表面海拔1674米,上面建有一栋面阔5间、大梁题记为民国六年重修的木结构建筑物,现内住赵姓农户。木屋前有两道清代同治六年修筑的石恒将洞口维护。洞口前为一斜坡,面临十里坪坡立谷,坡立谷平均海1640米左右,平坦开阔,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原为人旨教洞窟,光绪《普安直隶厅志》记其“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层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来,侧身而蟹行则大洞在焉”。后成为乡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们随意扔弃或砸碎喂猪或肥田。七十年代,被地质工作者发现。
1990年,六盘水市有关部门将几件从盘县大洞洞口堆积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该所古人类研究室黄慰文主任等认为,这几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随即派出地质学家袁振新等进行实地踏勘。 1992至199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六盘水市文管所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组队对遗址作了3次发掘。美国辛辛那堤大学和加州大学斯坦尼士劳斯分校的考古学家参加了1996年的发掘工作。1998年至2000年,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和六盘水市考古专家组成的盘县大洞工作站与美国上述两所大学联合,对遗址又进行了3次发掘,6次清理。发掘面积86平方米,共获人牙化石5枚,石器制品3000多件,含43种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上万件,还有大量的烧骨、炭屑。
在大洞出土的人牙门齿齿冠舌侧面呈铲形结构,齿结节、指状突及犬齿带等结构具有与北京猿人相似的某些特征,又呈现出早期智人的特征。现已经国际专家认定,该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为3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该洞在规模、文化堆积物年代、考古材料的品种数量方面,可以与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媲美。盘县大洞内古人类活动堆积物的巨厚、丰富的内涵以及多学科、高水平研究结果,使得这一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7、2003年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法国洞穴联盟共同组成的中法“贵州2003洞穴科考队”,在盘县淤泥乡境内发现一深达424米,可用单绳一绳到底的天然深洞,该洞比号称世界第一深洞的墨西哥的巴霍(天然深度达410米的)天然井洞还深14米。另外,百雨洞最终深度达560米。
8、2004年7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寿越(岩溶地质专家)、黄尉文(古化石专家)、李继亮(地质构造专家)、袁宝印(文物专家)等教授在盘县新民乡12公里处的鱼龙村发现大量“鱼龙化石”,经加拿大、德国专家考察认定,该村出土的混鱼龙、鱼龙、鱼类化石、幻龙、贵州龙等化石,为距今2.33亿年——2.4亿年的太古化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贵州龙”化石比现在在贵州省博物馆保藏的“贵州龙”化石还早400万年,比关岭的早500万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