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
香炉山拔地而起,山势巍峨,峭壁悬崖,险象环生,易守难攻,在刀剑称雄的年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此地常为农民起义的聚点,是兵家必争之要地。相传北宋时,巴州县民田虎田豹在此占山为王,打富济贫,赵琼瑶为父申冤到河南开封府告状,路过此山下被劫,赵琼瑶系田氏外侄女,于是在此舅侄相会,田氏与琼瑶报仇血狠之事,编成一出川剧“四下河南”。该剧上演数百年都大受人民欢迎,至今仍是川剧的优秀传统节目。明未农民起义张献忠的部将宁秉文也盘踞在此抗清。清代白莲教起义,教徒冷天禄也是在此反抗满清王朝的。1933年红军解放双河后。西北军区263团团部也设在此山的老瓦坪。1934年1月15日至18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许世友与国民党陆军21军三师的许绍宗旅及马云平部在此激战三日,红军毙敌千余人,大挫敌军威风。红军在此留下的“赤化全川,解放全国”“苏维埃万岁”等标语,现仍闪光夺目。
人文景观
香炉山是朵艺术之花,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别馈赠。也是人文荟萃的集锦。大自然赋予它雄奇俊幽的丰姿,人文装饰了它的神采风韵。请看,它那盘龙石,棋盘石,飞来石,鹅蛋石,虎头石,渡人桥,舍身崖,断崖,天地神井,悬崖“福”字,打儿窝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奇特杰作,再看那四十八道寨门,分金亭,望江亭,庙宇,一洞天,牌坊,玄祖殿,石碑记,张静山石刻,更令人惊叹人文给它添的神韵风采!
香炉山建庙宇是在清乾隆前,始名报国寺,主祀岳飞,嘉庆四年遭火灾,修复后才主祀真武祖师。又遭火灾后,直到民国四年,在里人王晴轩,王道澜的倡议下,募集钱财再修,时达四年之久,终成辉煌七层殿堂,塑佛像数百尊,顶峰为玄祖殿。并修了乐楼和香客游人的住所,千百人聚此,可饮居不愁。香炉山集佛教,道教为一体,暮鼓晨钟,传道说法,名扬川内外。它经历了土改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改革开放以来,旧观重修复,新景逐日添,百花园,蟠桃林层层梯地药材生,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精致迷人,当年羊肠小道已是壁立千仞,直插云天的万步梯。声威远名的名山古刹仍是断壁残垣,玄祖爷虽有好心人佛渡金身至今还在凄风苦雨中屹立。
自然风光
香炉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而最耀眼的还是那山岩上盛开的红杜鹃,它像勇士喷出的热血,它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它昭示这是一方热土,这里的人民热情奔放,这里的人民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血与火的斗争,这里有红军战士洒下的热血;夏天绿肥红瘦了,可那岩石上的百合花已独领风骚,它从翠绿中伸出头来,素白清香,形似喇叭,像在对天低吟,鸟瞰大地,不俗不媚地显示出自己静以致远,淡泊名利的风采。它是乎在告诉这里的人民是善良和纯朴的,这块土地是滋生和善的沃土;秋天曾林尽染,万山红遍,可它却别出心裁的打扮自己,野菊花金黄金黄地怒放于枝头,象给它披上的黄金盔甲,又好像在笑傲苍穹:“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是的,它与山脚下的百亩田畴里的金黄稻谷交相辉映,听!那农民收获秋色的此起彼伏的歌声,真令人沉醉于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无限欣赏中,这里的人民是勤劳的人民,冬天到了,白雪眷顾了它,给它披上了银装,庄重肃穆,让人生畏,远眺大有原词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近看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流水处,冰凌悬垂,玉笋银柱林立其间,似乎在显示它质朴中的绚丽,此时你虽看不到飞禽的舞姿,走兽的奔腾,而你会看到村舍的袅袅炊烟,闻到饭熟肉香的味儿,听到人们辛勤劳动后的欢声笑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