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文化和价值观我是从1995年从大学出来一直开始创业,创业非常的艰难,起起落落无数次失败。我后来发现小企业太难,直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做小企业依旧非常艰难。国有企业有国家罩,外资企业有洋人罩,只有小企业没人罩。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如何用高科技、用技术的力量去帮助小企业。做电子商务的话,我们只专注于小企业,我们不去做大企业。
阿里巴巴成立的时候,我们很小,18个人,在我家里。我提出了一个很大的理想,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做电子商务当时很难,大家认为电子商务在中国不靠谱,互联网中国就没机会,别说电子商务。
今天的电子商务很热,这不是今天成功的,是15年以来我们坚持每一天、每一个月,挡住了很多诱惑,那时候大家知道短信最赚钱、后来游戏最赚钱,各种广告模式都出来了,我们有没有眼红过?当然有过,其实有时候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诱惑。我们光看着人家挣那么多钱,但是我们不行,心里不嫉妒吗?嫉妒。就是两年以前,我们一年的收入还不如腾讯一个季度,我们当然嫉妒,好不容易今天终于要赶上了,人家又有了微信。
阿里巴巴十多年的思考,就是有些东西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十年以后,中国会发生什么、世界会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问题、有什么灾难、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因为只有这么去思考,你如果决定十年以后大概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然后你今天去准备,然后努力十年,十年以后,这个事情真发生了,你的机会就来了。
我们一直觉得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抱怨、存在着麻烦、存在各种各样的不满,都是我们发展的机会。所以,这是十多年以来我们确定的目标,说为十年以后需要什么,我们今天开始去做。
最骄傲的事情是我们真正影响了阿里巴巴人很多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很多离开阿里巴巴的人至今为止,我们现在大概25000万的员工,加入过阿里巴巴的人大概6万人,也就是说有4万多员工在这15年内离开了我们,你去问他们有多纠结。
前段时间我们同事给我们写信,为什么离开阿里的人都那么纠结?其实我们这个公司是很纠结,因为我们不像一个普通的商业公司,我们特理想主义。但是我相信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务实的,你既要活着,还要为理想奔命,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我坚信一点,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产品是我们的员工,其次才是我们的软件、技术,再其次才是淘宝网。所以,只有我们的员工变化了、成长了,我们的客户、产品才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坚持的。
阿里巴巴崇尚技术
人们一直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中最差的,百度李彦宏懂技术、马化腾学技术,只有马云什么都不学,好像认为马云很差。其实正因为不懂技术,我们公司技术最好。
不懂技术,在于我们对技术的尊重,我们没法吵架,如果我很懂技术,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很就会悲摧,我三天两头会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我不懂,我才会好奇敬仰的看着他们说就应该这么做。事实上也是这样,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在中国能够发展成这样,在全世界发展成这个样子,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懂。
王坚知道,我们六年以前,整个阿里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哪的时候,我们认为数据是未来的方向,云计算是未来的方向。但是到底怎么搞,发展5K技术、5000台机器、登月项目等等,讲了很多名词,我都没听懂,总之我认为这个一定是未来,不管怎么样,咱们一定搞下去。但是后来腾讯、百度没搞下去,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领导知道这个搞不下去,而我是不知道这个搞不下去。我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这么的难,所以只是说了句这个东西反正怎么样,一定得搞下去。
网上很多人说,包括我们公司内部也有一大部分人批评说马云被王坚忽悠了,这个云计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5000台计算机合在一起,我根本没听懂。但是我认为如果说我们拥有这个,如果能解决社会的问题,那当然应该做下去。所以想也没想,从预算、人头、资金,我们一路投,最后我们走了出来。所以想想看,正因为不懂技术,不懂技术没关系,要尊重技术、热爱技术。所以,这是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为止,我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创造社会价值,让无数人受益才是好技术,我觉得阿里巴巴不管怎么样,有几千万的小企业在用,有几亿的消费者在用,这就是好技术。同时,一分钟能够抵挡1700万人同时访问,这个就是好技术。
阿里巴巴上市的想法
最近有人说,你们一会搞医药借壳,一会又要做文化产业,其实我们想得很清楚。十年以后,中国会出什么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十年以后还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身体的问题,第二个是思想的问题。今天身体的问题,由于我们今天的雾霾,由于我们的水,由于我们的食物,十年以后,中国人将会生很多的病,我们今天如何在医药上面做工作,因为大数据是消灭更多的药,让医院变得越来越少,让医院的质量越来越好,让药的品质越来越好,让药价越来越便宜。
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这样,但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增长是这样,这两个线不平衡,我们的雾霾永远解决不了。因为人们的口袋实了,脑袋空了,脑袋空的民族是很可怕的,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必须要加大,所以我们说我们今天对这个也很感兴趣,因为十年以后,我们担心如果不真正发展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怕中国老百姓和年轻人的文化教育素质提高是很麻烦的。
其实商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好的要素。我们今天就想证明给别人看,商人也可以胸怀天下,我们也可以完善这个社会。钱对我们来讲,重不重要?没挣到钱,你连商人都称不上,但有了钱,你绝对不是个好商人。在座的很多人还在念大学,今天我讲的话,你今天可能不理解,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你可能会理解,你有一百万的时候是最幸福的,你有一千万,麻烦来了,是存在建行、农行?你有一个亿、十个亿的时候,这钱不是你的了,是别人相信你,把钱交给你,因为社会相信你会让这个钱的效率更高。我从来没想过阿里巴巴的钱是我的,我们不应该这么去想,这些钱就是社会的,是同事、是客户相信你管得比我好,你来帮我运营而已。
所以我想说,今天美国有了不起的公司,中国也可以,更何况我们大家处在一个同样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机会。
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思考坚持了15年,我们依旧希望以这样的思考坚持未来走过几十年、上百年,而每一段我们都希望有优秀的年轻人能够进来,我们的比例依旧可能6万多人剩下25000人,这个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走过的。相对而言,我们比较幸运,坚持的人都活得还不错。当然,离开的人未必活得很糟糕,但我还真没发现活得很好的。因为他有时候思想价值观发生变化以后,他觉得这儿是不满意,到一个地方以后,他还是觉得不满意。我想这就是我们阿里巴巴公司。
阿里的移动战略和竞争格局
我没有觉得“来往”会超过其他同类的产品,就像淘宝第一天我们在与eBay竞争的时候,我们认为eBay的思想未必会赢,因为eBay希望短暂用钱,半年到一年就赢得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2003年,我们判断中国电子商务至少要花十年时间的培育,才有可能成长起来。所以,跟eBay竞争赢了以后,我们认为我们并没有赢,直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并没有认为我们已经做了电子商务所有该做的事情,我们只开了一个头而已。
“来往”更是这样,我也并不认为其他同类性的产品已经赢了,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来往”今天只为那些喜欢“来往”的朋友们去做,所以只要你觉得乐趣,只要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慢慢的玩下去。我们也不是说今年做了,明年就成功了,或者明年不行就关掉了,我们还有88年要走,踏踏实实地做。我自己觉得“来往”今天离其他的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去年我们只是想测试一下,我们竞争一下看看我们阿里人的斗志还在不在,一发现还行,接下来我们就踏踏实实慢慢来。
关于大公司并购小公司的问题几年前我跟很多人沟通过,我在公司内说阿里巴巴不做帝国,我们做生态系统,帝国的思想就是要么你加入我,要么我灭了你,上世纪你还有机会,本世纪玩这个基本上走不通,你一定死,而且死得比你想象中快。
今天是建生态系统,但是生态系统里面并不等于所有的生物和植物都应该在这里面,温带有温带的生物,热带有热带的生物体系,阿里7、8年前提出来打造新的商业文明,在这个里面,我们希望创新新的商业文明,坚持诚信、透明、开放这种价值观的企业在这个生态里面成长。尽管我们天天被人指责不诚信,我们天天被人指责不公平,天天被人指责不开放,但不等于我们不坚持。今天世界上不缺批评,但是你心里要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坚持这些理念。
所以,我们这家公司是信奉生态系统,但是被外来生物入侵的时候,我们并不等于傻到连反击力量都没有,毕竟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态倒下的那一刻是中国1500万的就业机会会受到影响。其实阿里压力挺大的,你们知道我们如果停半个小时的机器意味着什么?支付宝停了15分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今天对外来生物入侵时,我们有反击的力量,尤其是破坏这个生态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本能。
并购未必都是坏事,小公司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如果它选择卖,卖和不卖都没有大的道德上的差异,只是你自己的商业选择。
但是比如打车软件一开始我觉得挺好,可以让老百姓们真正懂得移动支付,但后来变成恶性竞争,连我妈都骂我打不到车,如果两个竞争伤害消费者,毫无疑问,立刻打住。
对腾讯我们也很敬重,它确实是很不简单的公司,中国能出现腾讯这样的公司很了不起,两家公司一交流,现在开始平静下来的。一个公司做到一定规模,中间一定有自己独到之处。
当然今天,下面的人说你们两家打起来了,其实我们两家打起来了,但是并不伤害我们个人的朋友友谊,但是两个生态的竞争这是好事,如果不竞争,中国才是一潭死水,那真是麻烦大了,两个一打,老百姓有收益,又何不好呢?小公司卖与不卖,不要牵扯到道德层面。
有很多人没卖,死得很惨,有的卖了,也未必赢,要记住你捍卫的是原则还是规则。你捍卫的是规则,规则是昨天的规则,你捍卫的是原则,那才是对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