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四会是六祖成佛之地,孕育和积淀了丰厚的禅宗文化,与之整合传扬,不但可以成为亮丽的旅游品牌,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也大有裨益。
四会悠久璀璨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人文,形成了四会人开放、进取、宽容的精神特质。
四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三个五”城市规划建设,将以历史名城、岭南水乡、开放都市相结合为特色,把四会建设成为宜居、宜旅、宜创业的优美城市。
四方水汇 有容乃大
今年不仅是四会设县2222周年,也是四会建市15周年。这15年的成就,是两千多年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丽的浪花。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四会历史与发展论坛”引发广泛关注,著名文史专家试图重新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未来走向把脉。
古之四会,一方寸土可接纳六祖慧能的般若大智;今之四会,“他山之玉,四会成器”,本不产玉却吸纳来自缅甸的翡翠玉石,创造了玉器产业奇迹。历史之流逝激荡,地域开阔纵横,使四会人形成了开放、进取、宽容的精神特质。这里的“四会十问”,问的是四会今后在发展中如何吐故纳新,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挖掘历史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
继往开来,成为这个城市鼓动的潮流。专家认为,对于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四会特别注重吐故纳新。
昔日六祖因四会地灵潜居于此,今日四会正准备把扶卢山六祖潜居地、贞山六祖寺六祖纪念地、宝林宝胜六祖传法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旅游品牌。
头顶“中国柑桔之乡”的光环,今日四会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柑桔交易集散地,四会贡柑进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能见到四会沙糖桔。更有趣的是,缅甸翡翠在四会雕琢成器,成就了占国内半壁江山的加工玉器行业。城庆之际,政府还别开生面地开辟了一条“摘桔赏玉”的吉祥之旅,成为国内首条集摘柑桔、买玉器兼品地方美食于一体的旅游新路线……
继承优秀传统
构建四会精神
面对璀璨丰厚的历史文化,开阔活泼的地理人文,现代的四会人应如何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扬独特的发展优势,开拓更灿烂的未来。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提出,如何在继承四会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今四会的实际,构建四会人文精神,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今日四会,正广泛开展“现代四会人精神”、“四会人道德守则”的大讨论,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新时期的四会人精神,不仅融入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融入了“开放兼容、务实进取”的肇庆人精神,更多出一份四会在建设“历史名城、岭南水乡、开放都市”中迸发出来的厚积薄发、步履轻盈。
继往篇
一问:为何重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记者:四会在2222周年城庆之际,特别举办了这次“璀璨历史,美好未来--四会历史与发展论坛”,你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梁志强(四会市委书记):古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得失,增心智,兴未来。我们认为:以文化为根,可以聚民心,集民智,兴民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服务于当今经济社会建设,对于当前四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举全市之力,实现经济新跨越,和谐社会新推进,建设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四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彰显文化魅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四会人民爱国爱乡的热忱,凝聚全市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一轮浪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借鉴久远的品牌效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挖掘柑桔、玉器、吉他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促进柑桔、玉器、吉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实现经济文化的融合互动。
二问:如何弘扬六祖文化?
记者:六祖在四会“遇会则藏”15年,这段历史在禅宗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六祖也成为四会在全国叫得响的历史文化品牌,今天四会如何进一步弘扬六祖文化?
梁志强:佛教禅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弃恶扬善、崇尚和谐、重视现世、造福人间的观念与思想,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相通的。挖掘和弘扬六祖文化,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四会是六祖成佛之地,孕育和积淀了丰厚的禅宗历史文化资源,对研究和弘扬禅宗六祖优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六祖文化,提升四会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整合六祖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六祖不仅仅是广东的历史文化名人,而且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六祖在文化界、思想界与宗教界中,不仅仅是一位宗教领袖,而且还是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所以,我们对六祖的足迹及文化资源,应该努力挖掘和整合,以推动六祖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问:四会柑桔是如何成名的?
记者: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其柑桔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对全国柑桔产业发展有何影响?
梁志强:中国柑桔种植历史悠久,柑桔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果品之一。伟大诗人屈原写有《桔颂》盛赞之,其甜蜜、喜庆、吉祥的文化因子,更使柑桔佳果美名传扬,历久不衰。四会柑桔种植也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果品之佳,被历朝列为贡品。柑桔产业滋育了淳朴的四会民风民德。在柑乡四会,人们种植柑桔,采摘柑桔,加工柑桔,谈论柑桔,已成生活一部分。目前全市种植柑桔24万多亩,产量36万多吨,平均每户农民可以在柑桔一项中增加3000元收入。柑桔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目前,四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桔柑交易集散地,仓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成为粤西北乃至大西南农副产品销往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的重要物流基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四会沙糖桔品牌已成为全国最响亮的品牌,四会沙糖桔的质量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的依据,使四会沙糖桔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华名果。
下一步,四会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扶持柑桔产业,从品牌维护、种苗培育、种植指导、跟踪服务、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推动柑桔产业健康发展。
四问:四会何以成为“中国玉器之乡”?
记者:四会今后如何发展玉器产业?
梁志强:四会本不产玉,但“他山之玉,四会成器”,其主要原材料都是从缅甸等地引进的,凭着四会人心灵手巧而雕琢成器。而且从事玉器加工的从业人员中,来自河南、福建的占一半以上,充分反映了四会人在改革开放中开放兼容的吸纳精神。四会玉器加工行业历史悠久,行业规模较大,市场秩序良好,工业水平精湛,已成为全国玉器行业的领头羊。四会2003年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四会玉器加工从业人员已超过10万人,有玉器加工、销售厂(场、店)3800多家,年加工玉璞逾10000吨,年销售额达超2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其中加工的摆件销售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产业基地的综合配套能力。同时,要着重通过“四大战略”--玉文化战略、玉精品战略、玉工艺人才战略、玉产业信息战略,推动玉器产业升级。
《红楼梦》有句诗:“玉是精神难比洁”,那种温润、高洁、祥和的文化品格,越来越为人们所珍爱,盛世兴收藏,美玉怡人生,这正是我们做大玉器产业的文化基础所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