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而如何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近年来,电白区通过引入“村官候任制”、创建“微信党支部”平台、开展“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稳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难题,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力。目前,全区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引入“村官候任制”,选好配强村官队伍
针对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村级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低化、能力弱化等突出问题,该区以旦场镇为试点,积极探索在村级组织引入“村官候任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从中培养、发现和挑选人才,着力从机制上破解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目前,这一做法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全区、全市推广。
一是优化了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候任村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展示能力、树起威信,更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当上“村官”。如林头镇黄阳村现有5名“两委”干部,其中3人是通过“候任村官”培养和发现的,首次参与村级换届选举均以高票当选。他们上任后,仅一年时间就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大有起色。目前,全区共选拔储备“候任村官”700多名,为村级班子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二是营造了良好的育人选人环境。该区通过给“候任村官”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工作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使他们当上“村官”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履行岗位工作。如旦场镇花园村的“候任村官”梁雄辉、李日华在工作中奋勇争先,计生、殡改、城乡居保等多项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以高票进入村“两委”班子后,还帮助筹资建好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垃圾收集点;维修好2000多米的水利管道;修建完善农村学校运动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三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官候任制”有效地把党委意图和群众意愿统一起来,有利于加强党委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同时通过把“候任村官”推到群众面前“亮亮相”,让群众看个明白,了解个透彻,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2014年村级换届,全区有230名“侯任村官”高票当选村“两委”干部,群众对自己选出来的“村官”更加信任和支持。
创建“微信党支部”平台,助推基层党建信息化
为破解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管理难、教育难、组织生活难等问题,该区突破传统组织生活时空限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创建区级微信工作群1个、镇(街道)微信工作群21个、村(社区)“微信党支部”359个,目前入群党员13000多名。通过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微信群”,着力打造“学习教育”、“政策宣传”、“工作交流”、“情感沟通”等四大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区三级“党组织微信群”每天在群内发送通知、安排工作、交流信息、讨论话题等信息外,区级微信群还结合各个阶段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邀请党建专家在线专题辅导,以“微宣讲”、“微讲座”、“微辅导”等形式,引导党员在线互动讨论交流,改变了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枯燥模式,实现“手把手”学习、“点对点”交流,为党员提供全天候、零距离参与的渠道。各村(社区)通过“微信党支部”,广泛开展“微党课”、“微展播”、“微发现”、“微公益”、“微讨论”等“微活动”,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推动党员组织生活的深入开展。全区通过“微信群”已吸收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100多条,发动党员捐款300多万元,推动12个公益项目建设,还对1300多名困难党员进行了帮扶。
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活动,激发服务群众热情
为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宗旨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难题,该区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有效增强了农村党员的自律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归属感。
该区“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以户为单位,对有一名以上党组织关系在村党组织的正式党员家庭,经党组织审核批准、民主评议合格后,在其家门口醒目位置统一悬挂“共产党员家庭”牌匾。“共产党员家庭”按照“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亮出身份、作出承诺、接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该区“新农村建设领路人”、共产党员陈志林,带领和支持100多户村民种植马铃薯1200亩,获得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地认证,被评为广东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直接参与劳动的农民家庭年增收2万多元。目前,全区已有3200多户家庭挂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