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天吃花花草草,是时尚与健康的象征,潮汕人吃花草、树叶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用它们泡茶而是入馔做时粿。如春节、元宵吃鼠壳粿、清明节吃朴籽粿、端午节吃吃栀粿等等...
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在潮汕时节吃时粿,各种粿有不同功效。
鼠壳粿啦。 它既是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食,是人神共飨的美食。有去瘀,调和胃气作用。旧时在春节前家里才有做,现时四节都可以见到但味道远不如应季时。
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在潮汕时节吃时粿,各种粿有不同功效。鼠壳粿的特别之处在它的粿皮上,必须用一种野生的鼠壳草,它是一种中药材,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因它叶如鼠耳而得名,有特殊芳香。
鼠壳粿加工工艺复杂,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 再加水、油、油糖煮成浆,和入糯米粉拌匀揉成团。还要准备馅料,如上图,再将皮分团包入馅,用粿模压出粿胚,入蒸笼蒸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