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区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为纽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使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区)正向现代农业强县(区)转变。2014年,全区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农业名牌产品、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等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沃野唱响现代歌
电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区),拥有全国水果百强县(区)、全国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区)、全国水产品百强县(区)、全国最大养龟基地、全国最大白木沉香种植示范基地及广东产粮、产油和蔬菜生产大县(区)等诸多闪亮头衔。近年来,电白紧紧抓住这些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核心布局农业生产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现代农业在电白的广袤田野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近年来,电白强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批龙头农业企业和重点农合社如天力大地生态农业公司、粮丰园食品公司、沙琅尚唐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迅速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电白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省级12家,数量全市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955家,总量全市第一,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3家;家庭农场22家,其中省级示范场4家。
品牌农业是电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电白以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优质稻、花生、荔枝、对虾、小耳花猪、金钱龟、罗非鱼等特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观珠沉香、沙琅龟鳖、水东芥菜、红心鸭蛋、粮丰园月饼、粤西农批等农业品牌享誉国内外,农业发展更高产、高质、高效,更绿色生态。目前,电白拥有省名牌产品16个,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1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43个,均排名全市第一。“水东清心芥菜”获评省“十大名牌”并授予“广东名菜”称号。
从靠天种养到标准化生产,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到龙头企业带头握成一个拳头搏击市场……电白农业的各个市场元素正在组合、发力, 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了沃野流金的佳境。
农业托起致富梦
电白始终把“保供增收惠民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把先进的技术及生产、经营理念引进移植到古老的土地上,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电白以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前提,多措并举,加大农业科教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把饭碗牢牢揣在自己手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培训农户23500人次,举办农技咨询服务接待农户15000人次。推广优良品种120多个、面积10万亩;推广新技术14项、面积15万亩。近年相继建成了国家级万亩水稻和万亩春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2014年,示范片早晚稻亩产分别达640.5公斤和571.1公斤,春花生亩产达332.17公斤,产量水平居全市、全省前列。农业生产连年全面丰收,粮食、花生、水果、蔬菜等产量稳步增长,保障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建立起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提高,2014年全区实现零事故。
电白现代农业发展号声嘹亮,托起了农民的致富梦。2014年,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48.5亿元,带动农户5.35万多户,户均增收0.9万元;农合社年销售收入5.48亿元,带动农户13.5万户,户均增收0.72万元。8家企业参展第五届广东省农业博览会,签订供货合同总额8000万元。2012至2014年,投入3.5亿多元建设名镇名村示范村,建成一批乡村休闲公园、文化体育广场、文化楼、图书室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村道硬底化等。目前沙琅镇获得“广东名镇”称号,沙琅镇尚唐村等4条村获得“广东名村”称号。纳入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50个相对贫困村,到目前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亿多元,在建和完成村帮扶项目781个,完成户帮扶项目30504个,已有4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