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院
迎宾院大门,也就是淮军公所的正门,它是在迎宾院南居中间开出的一间过道门。记者看到整座建筑采取了多种装饰手法。三个尺寸较小的方形门口置于高大牌楼的下端,门口四周均用汉白玉条石镶嵌,上雕有精细的花草图案,据介绍,正门两侧原有一对汉白玉座狮,显得极为华贵,另外大门外正南对过原有一高大的砖雕照壁,照壁也很讲究,高约4米,长约10米,下部造型装饰为“须弥座”,上部为硕大的照壁,照壁图案上部是“旭日东升”,下部是“海水江牙”,中间为“鲤鱼跳龙门”(含吉祥、如意、喜庆之意),四周为一圈深砖雕,整个照壁极为华贵、气派,可惜这只是据业内人士介绍得知,照壁已被拆毁。
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为迎宾院,为当时公所主持人员和宾客活动的场所。呈四合院形制,配房与正房之间有廊相接。倒座七间,中间三间为门厅,其余四间为倒坐,后墙封后檐与牌楼门墙体平齐。整个迎宾院做工极为考究,横披窗均为透雕花板,梁架雕工精细,屋面阴阳瓦,两山码头墙,花瓦脊两端置正吻。虽然屋面瓦节松动脱落,已经布满尘土,但依然能看到形象的雕刻。
戏楼
从迎宾院正房穿堂而过,隔一约3米宽的夹道即是戏镂,戏楼为二层楼结构,四周为二层庑廊,中间为空场,用罩棚封柱,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剧场。内有座南面北的戏楼一座,建国前已拆毁,据知情老人口传,戏台上屏风、隔扇、护栏等等用料考究,雕工非常精细,可惜已不存。经过多方面打听,我们已查到当年戏台上一对抱柱联: “高节变风云坐客欷?#91;击筑欲邀燕士饮,遗芳在兰菊礼魂容与传葩疑唱楚人骚”,可见当年的场面热闹非凡。戏楼内部四周环以二层看台,原用隔扇隔成包厢,是供不同身份人员搞大型活动的地方,如集会、演戏、祭祀时应用。
然历经百年风雨,戏楼破损严重,中间池子及戏台部位屋架于解放初期被人字屋架取代,经现场发掘已清理出该部分屋架的柱网及戏台的基座,布局已清晰可见。记者现场看到四周墙体,包厢及看台梁架结构保存基本完整。
正殿院
穿过戏楼往北,进入该祠堂的正殿院,记者虽然看到该院的正殿及回廊破损严重,地面被水泥地覆盖,杂草丛生。但依然遮掩不住建筑的魅力。该院明亮宽大,东西走廊与戏楼后廊及正殿前廊环形相通,院中间的甬路直通正殿,正殿七间,前有露台,露台上有三间卷棚式的抱厦。据说是摆放神主和平时祭祀的场所。正殿梁架精雕细刻,轩梁、荷包梁满浮雕。
东西回廊各有一月洞门通往东西两路,其门罩是一组砖木合璧的群雕,巧用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透雕做戗柱支撑垂柱,构思新颖,雕工玲珑剔透,精巧入微。现东廊月洞门于2000年抢修复原,西廊月洞门已毁,仅留有痕迹。
昭忠祠
淮军公所的西路与李鸿章专祠暨中路建筑隔一火巷,为淮军昭忠祠,坐北向南,徽式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是摆放淮军将士神主和祭祀的场所。昭忠祠的大门尤其引人注目,五开间,进深3间,中间3间梁架满轩正贴式,轩梁满浮雕,雕各种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及人物故事。南檐柱为透雕花罩,雕福寿万字。两稍间与东西回廊相接。大门现仅存四开间,西稍间已毁,屋脊为鱼龙吻花瓦脊,东端吻脊完好保存。屋面阴阳瓦,松动脱落严重,屋檐部分坍塌,有渗漏现象。装修基本无存,墙内柱根糟朽,地面方砖细墁十字缝,破损严重。另外还有损坏严重的前院正房、东西回廊、昭忠祠后院、后院正房、东西配房的建筑中,也是无论是砖雕、石雕或木雕,件件都称得上艺术品。
公所院
公所院位于淮军公所的东北部,与中、西两路徽式建筑南北相对,一巷之隔。公所院即为淮军公所片区,是淮军将士办公用房和临时寓所,为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小式硬山建筑,古朴厚重,典型的北方建筑风貌。公所院有大小五个院落,东、西两路各两进院,大门座南朝北为倒座四合院,保存基本完整。西路以西另有一套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口南开,墙体屋架已拆改待尽,基座仍存,格局可辨。
东西两路四合院的两座大门,与倒座房连成一体,形成一组沿街建筑,除大门外座北朝南。东路两进院,前后院均为正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痕迹,已拆毁。四套院落均为小式硬山式建筑,清水脊、跨草盘子、蝎子尾,墀头、槛墙或干摆或细丝缝,大门墀头上的深雕狮子滚绣球,技艺娴熟而精湛,可与祠堂内雕刻竞技比美。装修格扇门上的棂花式样多种多样,均为北方风貌。四套院落虽风貌犹存,但破损也极为严重。
火巷
据文物局相关人员介绍,这些建筑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拆除或者被建房,现在已经找不到一点踪迹。淮军公所义学、厨房、役房等服务用房均分布于李鸿章专祠的东侧,除役房外已基本无存;大校场在整体祠堂的西侧部环以五米高的青灰色的斗砖墙,围墙中段有一三开间砖砌筒瓦顶大门,墙内是一开阔的场地,即享堂和生活区的西侧,名为大校场,是兵士操练的地方,长约150米,宽约70米,据了解,文革中大部分都盖上了房子;大校场的南侧是荷花塘,长宽各约有60米,荷塘与校场有墙相隔,墙中有一门相通,池塘内养有荷花和假山。在校场内清代有一条流水的沟渠,水渠两侧各建有一角亭,清水从北墙外流进直通南侧的荷花塘,四周由低矮的花墙围拢,显得整洁秀雅,更增加了园林气氛。可惜角亭、荷塘今已不存。花园区据说在公所院的东侧,位于整个淮军公所的东北角,厨房、义学区以北,占地约2亩。荷花塘、校场及花园位于昭忠祠西侧,外环以五米高的青灰色陡砖墙,围墙中端有一座三开间硬山式建筑大门,为淮军公所西门,走在恒祥南大街就看到了这座饱经沧桑的西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