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楼台之钟楼

家乡区县: 河南省滑县

      老钟楼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朱元璋统一中国后,经过几代君王的稳固统治,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上到下开始盛行建造高阁楼台,以体现太平盛世。各地也都依照京都的规模大肆模仿。当时彰德府知府刘聪办事果断,为政清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是就主持建造了具有报时功能的钟楼和漳河上的石桥。受到了漳河两岸百姓的拥戴。
      刘聪任职之时,正值宦官刘瑾专权之时。据说正当刘聪带人修建钟楼时,刘瑾为培植党羽、排除异己,派亲信四处巡查正好来到彰德,就有下属劝谏刘聪暂时停工,以免遭受流言蜚语。刘聪对刘瑾的恶行素来不齿,置之不理,按原计划进行。并留下“业已为之,虽遭罪不怨”的豪言。
钟楼当时处于古城的重要位置,不仅占据交通要道,而且地势也居全城最高点。据史料记载,钟楼台高七米,上建重檐歇山或楼阁,台下四面均有拱形门洞可连通东西南北。
后来,钟楼毁于战乱。1988年安阳市政府在老城改造中按原有的规模在原址上重建了钟楼。钟楼位于北大街中段东、西钟楼巷交汇处。和郭朴祠相邻。尽管四周商铺林立,却无法掩盖它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
       站在钟楼之上,脚踏着古老的青砖,望眼都市的繁华,这座既承载着历史又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楼台,带给安阳人的是不一样的风情和魅力。

忆瑶(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