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寺塔位于安阳市西北35公里的磊口乡清凉山东南麓,因塔身遍涂一层桔红色(现大部分已脱落),故又称红塔。又其塔修建于唐朝,又称唐塔。
传说修定寺是僧人张猛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原名无城寺,北齐时改称合水寺,隋代始称修定寺,唐太宗曾诏令全面修复该寺。修定寺倚山而建,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和四进殿宇,修定寺塔就屹立于原天王殿和大佛殿之间。该寺于清末废毁,只有修定寺塔至今巍然屹立于这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的废墟之上。
修定寺塔系单层方形浮雕砖舍利塔。塔高近二十米,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塔基、塔顶已毁,现存塔身高9.3米,每面壁宽8.3米。塔基平面呈八角形,下为束腰须弥座。塔身破坏严重,从残存部分看,图案有力士、伎乐、滚龙、飞雁、帷幔、花卉及斗拱20多种。塔身四外壁用3775块不同的浮雕砖嵌砌,浮雕总面积300平方米,图案有人物、佛像、弟子、菩萨、天王、力士、青龙、白虎、大象、巨蟒和以莲花、侍女、飞天等为主的花卉图案共72种,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砖雕有89种,发掘和收集到的塔基砖雕30种,共计119种。
当地群众为保护此塔,用白灰泥将四周浮雕覆盖,因此,塔的原貌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后上部又被拆除。直到1973年秋和1978年冬,河南省博物馆会同安阳地、市文物部门组织专人进行剔涤、测绘、拍照等工作,这座佛塔才重现于世。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500多年过去了,修定寺塔以她精美绝伦的外表,坚不可摧的风骨,巍然屹立于群山之中,引得多少文人雅士前来观赏古塔芳容,感悟岁月悠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