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第一古刹

家乡区县: 文峰区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建筑规模宏大,号称“河朔第一古刹”。是高僧道凭法师创建于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到长安封为国统,管理全国寺院僧尼。灵裕年老请求回原寺,文帝取灵裕之名的第一个字,冠于八山之泉的泉字,亲自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安阳西南30公里处宝山东麓,寺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两侧千余米范围内,存有从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刊刻殿宇塔龛。东区有龛,西区有龛,共计247龛。从东魏、隋唐至宋,凿刻历时600余年,石刻造像遍及山岩,呈万佛世界,人称万佛沟,是佛教艺术的宝库。
      最为著名的是大住圣窟和大留圣窟。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位于灵泉寺西宝山南麓石灰岩断壁上。窟门称圆拱状,门楣为尖拱形,上方刻隶书“大住圣窟”字迹。门外两侧石壁上分别凿一拱形浅龛。内刻一高大的护法神王立像。两侧刻有《叹三宝倡言》、《法华经》、《大集经》等。窟室平面呈方形,进深3.4米,高2.6米。门内东侧刻迦毗罗神王,西刻那罗延。北、西、东三壁均凿拱形龛。雕琢佛像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弥勒佛及侍菩萨等。窟顶刻莲花藻顶和6个飞天,体态轻盈,衣带迎风飞舞。

 

忆瑶(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