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置在市区内马号街。因为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才被叫做高阁寺。高阁寺其实不是传统的寺庙,是明成祖的第三子朱高燧王府(即赵王府)中的一座大殿。当地百姓戏称“金銮殿”。
明洪熙元年(1412年),赵王朱高燧来到封地彰德。一纸令下,府署迁往东大街,将原来的府署改建为赵王府。府内建有宗庙、读书楼、粉妆楼、端礼宫、体仁宫等大大小小数十处宫殿。从宋代韩质赟治相州开始,到韩琦和金朝知府牛玉珣,都进行过扩建,朱高燧这次扩建达到了巅峰。大士阁便是赵王召见下属的宫殿。民国时府内建筑纷纷倒倾,现存的大士阁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25年)重建的,距今已500多年的历史了。
高阁寺建在梯形台基之上,通高20余米,台基高8米,长宽13米,南侧中部为石质阶梯,共32层,两侧为汉白玉扶栏,栏上雕有石狮,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台基上外围也圈有汉白玉扶栏、石雕。基底上约一米高处有石浮雕装饰,每面八条龙,相互对称。阁楼高十米,重檐九脊,琉璃瓦顶,阁壁石雕游龙二十五尾,形象逼真,刻有印度梵文。1982年市政府又进行了大整修。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气势轩昂,与西边的文峰塔相互辉映,并肩媲美,点缀着古城的风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