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出门打猎时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可以说,大清国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 一年四季,粘豆包满街都是,黄的、黑的、白的,包装精美,目不暇接。豆包外型大都一样,关键吃起来看口感。
好豆包要四看:一看外形;二看色泽;三看馅质;四看底垫。
家乡的粘豆包,大都是黄米面做成,馅是豇豆、红小豆或绿豆的。黄米面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种也不一样,有黑糜子、红糜子,他们的粘度色泽大不相同。黑糜子比红糜子粘,且色泽光亮,相比红糜子就淡了许多。要说这豆包的口感,糜子品种是关键。包豆包是讲究造型的,也是家风的体现。最好的造型是底宽上窄,光滑圆润,小巧玲珑。摆在盖帘上整整齐齐,就如整装待发、严阵以待的队伍。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黄米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叫“淘米”,之后晾大半干,磨成面,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待发出酸味,开始用手揉面。这是头一步。第二步是制馅。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粘豆包有多种吃法。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们冬季里还愿啃冻豆包,练其牙齿,吃着玩。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叫做“驴打滚儿”。
看到这样的美食,你有没有嘴馋了呢,那就来我们大蒙古吧,更多家乡特产请关注一下信息。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5955937.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