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家乡区县: 四川省威远县

境地质构造形成了四川盆地中部902平方公里的“荣威穹窿”。独特的地势将威远分为低山、丘陵两大地形区。低山区高
佛尓岩唐代摩崖立姿弥勒接引佛山林立,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生态原始,植被茂密,森林湖泊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山幽、林秀、水碧”之美称。 衍生出亮丽的自然景观。据旧县志载:古有“镜塘夜月,沙岸晨钟,白塔抹烟,紫金叠翠,横山落照,高洞飞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现仅存“白塔抹烟、古佛洪崖、老君丹灶”三景。旧时威远宗教盛行,现境内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经批准寺庙19处,佛教16处。名胜古迹广布:恐龙化石有命名为“威远中国上龙”的蛇颈龙和岳氏三巴龙,川南最大的佛尓岩唐代摩崖立姿弥勒接引佛,佛像慈眉善目,古朴端庄;清代川南最大寺庙静宁寺,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融儒、释、道三教于一炉。向家、高顶、云顶、青峰古寨雄险,聚合山涧;两母山风光秀美、奇峻峰险;人文景观长沙坝、葫芦口、船石湖,湖光山色,风景优美;“山幽、林静、水秀”的四川省白牛寨森林公园,林海茫茫,松涛阵阵;茨菇塘原始林区,古木参天,生态奇特。青山碧水、山水一色的内江市市级旅游风景船石湖、葫芦口、长沙湖。威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历史古迹、文化遗址品位高,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接待能力强,是理想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地方。
宗教信仰:
威远县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在县内传播的时间最长、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威远的佛教分为净土、临济两个宗派,均崇奉释迦牟尼,易姓为“释”。1986年,威远县人民政府把位于东联镇境内的佛二岩弥陀寺列为全县佛教唯一开放活动场所。寺内有唐代摩岩大佛一尊(阿弥陀佛像),高12.6米,属县级重点文物。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佛顶卷拱,莲台加固;2000年6月,由寺庙自筹资金,对大佛进行了整体维修。1986年,庙内新建了大殿及大雄宝殿各1幢,大殿内供奉泥塑金衣佛像3尊,高6米多;大雄宝殿内有石雕普陀山,山上有石刻佛像20余尊,其中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各高6米多。
威远县内的主要寺庙有弥陀寺、静宁寺、凤凰寺、真觉寺、宜兴寺、西来寺、孔雀寺、菩提寺、中峰寺、白云寺、观音寺、五龙寺、保观寺、童林寺、王家寺、青峰寨、风桠庙、俩母山、云天洞、千手观音等。
威远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有信徒,但没有开放活动场所。他们分别在南充和自贡等教堂参加活动。
民族情况:
威远是少数民族杂居县之一,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威远的经济和文化。全县共有24个民族,有藏族、壮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仡老族、布依族、瑶族、回族、哈尼族、佤族、高山族、僳僳族、侗族、傣族、满族、拉祜族、水族、黎族、维吾尔族、景颇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79户、268人,分布在全县18个镇。
历史名人:
悠久文化,培育出代代人才。有在辛亥革命中为“四川保路抗清运动”为国捐躯的胡驭垓,有在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张涤痴、傅品三、袁芳炳、沈文林、罗世文、韩炳炀、缪竟韩烈士,有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扩情、官全斌,有清代自号“二窗词客”的著名词人周岸登,有世界知名学者、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原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胡绩伟,著名军旅诗人杨星火,有27届柔道78公斤级奥运冠军唐琳,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东方之子李山等。

liuyang(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