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堰村建筑群

家乡区县: 浙江省兰溪市

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地处兰溪与建德交界处,曾经是严婺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一条古街穿村而过,昔日街道两旁茶楼酒肆、钱庄当铺、澡堂歇店等一应俱全,人来人往,一派繁忙。如今,公路贯通,古道湮没,芝堰村已少有外地人穿村而过。曾经繁华的古驿道只空留一座座厅堂店铺,默默诉说着当年的忙碌。

桂花飘香孝思堂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芝堰村德高望重的陈建亮老人。他是土生土长的芝堰人,12岁时外出求学,曾在国立浙大中文系就读,后在殿口、诸葛中学教书。隐居山村的他,一面在自己的“容膝居”里读书写诗,一面见证着芝堰村的历史变迁。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老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他热情地带着我们在村里转悠。

“九堂一街”是对芝堰古建筑的概括。一街指的是村中主干道月亮街,因形似弯月而得名,蜿蜒曲折,南北两头各有一棵古樟为记。九堂指的是至今尚存的9座古厅堂,不少因年久失修,不见当年风貌。9座厅堂各有各的用途,譬如用来操办红白喜事的世泽堂、村民聚集议事的衍德堂,最大的当属祭祀用的孝思堂。

孝思堂建于明初,以“回”字形布局,内外三进。祠堂内至今仍悬挂着先祖大经公和夫人的画像,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仍会自发前来拜祭。由于年久失修,孝思堂梁柱表皮已一块块剥落,两侧的厢房也早已不复存在。

这厅堂十分奇怪,据说几百年来房梁上从未出现过蜘蛛网,村里人纷纷猜测可能与梁柱用材有关。陈建亮老人说,堂上的8根大柱子分别取材松柏桐椿4种树木,取义“松柏同春”。至于没有蛛网的原因,他也不清楚,只是印象中的孝思堂一直都特别亮堂整洁。

孝思堂院子里有一棵高高的桂花树,据说在孝思堂建起不久后就种下了。陈建亮老人说,这祠堂的院里原有左右两棵桂花树,左侧的为金桂,右侧的为银桂。不知何时银桂被连根拔走,只留下这寂寞的金桂守护着古老的祠堂。直到现在,每年桂花盛开之时,香味仍飘满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令人心旷神怡。虽然这个季节的桂花树有点光秃秃,但我们仍能想象桂花盛开之时满院金黄的美景,也仿佛闻到了那扑鼻而来的桂花香。

承显堂的戏台

走出孝思堂,转过一条小巷就是承显堂。如果说孝思堂是全村最威严的地方,那么承显堂定是最快乐的地方,因为村里的戏台就搭建于此。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承显堂是三进两明堂,进门就是戏台,越过天井之后是听戏的大堂。由于古时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不能和男子在同一进堂看戏,承显堂的最后一进就是专门给女人看戏的。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不可随意抛头露面,所以待遇很特殊———在后厅之上建了阁楼供她们看戏。这阁楼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几扇小窗户,站在楼下完全看不到楼上的情况。而坐在阁楼上也看不到戏台上的表演,这看戏也只能算“听戏”了。

陈建亮老人说,他小时候常常与玩伴在承显堂玩耍,台上台下地跳,无忧无虑。有时他也会来此听戏,台上锣鼓“哐哐哐”地一响,台下立马叫好声一片。虽然那时年幼的他不懂戏里唱的是什么,却觉得这台上台下的互动颇有意思,于是也在一边频频叫好。他11岁那年,承显堂大修,孩子们便少了一处玩乐的场所,只能在门口转来转去。从那以后,他几乎没有再在承显堂听过戏。如今的承显堂因戏台太小已经几乎无人表演,偶有民间艺人在此说唱,仍然会吸引不少村民前往。

虽然修缮后的承显堂保持了原有样式,但所有细节都装饰一新,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陈建亮说,堂内的牛腿大修后变得更精致了,戏台最靠前的两根柱子的牛腿分别刻着一只鹿,鹿的身下分别躲着一只仙鹤和一只喜鹊。后两根柱子的牛腿则刻着威武的狮子。4只牛腿与戏台顶部雕刻的5只蝙蝠共同寓意着“福禄寿喜”。

陈建亮老人说,芝堰村的大部分古建筑都有确切年代可考,自明永乐、宣德、天顺至万历,清康熙至乾隆、道光等不同时期都有,脉络清晰、类型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瑰宝。

懂行的人说,单从横梁的形状就可以判别这些厅堂的年代,比如现在的承显堂是民国的建筑风格,所以横梁为方形;衍德堂建于元代,则为扁梁;孝思堂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圆梁又称冬瓜梁。如果在芝堰村的9座厅堂内仔细辨认横梁的形状,追溯它们的建筑年代,或许也是件有趣的事。

好水养着芝堰人

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芝堰一点也不为过。这里虽地处半山区,但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平整。古时芝堰村民为灌溉和生活用水更便利一些,引水入村。村口有一个月牙形的池塘,村中挖有水渠,两侧以青石垒砌,碧水绕村而过,水流清澈,家家户户都有“小埠头”。芝堰也因此有“江南小丽江”之称。虽然如今大部分“小埠头”已经荒废,但溪水仍沿着水渠在村中不息地绕流。村里的妇女也常蹲聚在村口的池塘边,一边聊着天,一边洗衣服。

据说,建于南宋时期的芝堰村古时曾发生一场大火灾,几乎毁了村里所有的建筑,所以现存建筑多为元代以后所建。村子重建时,水成了村民们考虑的首个要素,引水入村多少也与此有关。保存至今的各厅堂、古宅中也都能找到水井。

水对于芝堰村民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一种财富。每逢过年过节,芝堰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水米糕,不少城里人还特意赶到芝堰来买。水米糕做法并不复杂,将米浸泡两三天后稍稍加工,再放入酵母、白糖待其发酵即可。虽然芝堰的水米糕名气没有龙游糖糕大,但它颜色雪白,松软香甜,冰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这自然少不了芝堰好水的功劳。

除了水米糕,冷水茭白也是芝堰一绝。芝堰的水清澈冰凉,村民将清水引入农田,田地两头一进一出,使田中的水一直流动。如此浇灌出来的茭白,虽然成熟期较普通茭白略迟,但吃起来鲜嫩之中带些甜味。陈建亮老人邀我们七八月份一定要再去芝堰村,尝尝那好味道的冷水茭白。

方巧飞(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