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号辽墓壁画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前勿力布格屯西南,是辽代晚期契丹贵族墓葬。1972年发掘。
库伦号辽墓壁画库伦号辽墓壁画墓门绘门神、侍女、凤、鹤、祥云。天井绘山石树木、湖石牡丹、竹林仙鹤、虎鹿相搏、男仆女侍。墓道北壁绘墓主人出行,墓主人髡发,随从恭谨侍候,驭者备马待发,女主人对镜整容,高轮小车正待启程,仪仗和前导前呼后拥。壁画全长22米,画契丹族、汉族人物29个。墓道南壁绘墓主人归来,画面上车毂乍停,两驼跪卧,高车架起,墓主人入内,女仆搬送什物,男仆神态困顿懒散。壁画全长22米,人物24个。壁画基本上用勾勒填色法,线条流畅,描法多样,色彩绚烂。画壁制作,在夯土墙或砖墙上先做泥帐,然后加一层掺麻刀、谷秸的细白灰压平。泥帐距2米左右钉1个陶制楔子以加固壁面,灰层粘合结实,经久不脱。这在画壁制作上是一种先进的方法,过去还很少发现。
库伦辽墓壁画,就尺幅来讲是目前发现的辽墓壁画中最大的,就技巧来讲也是最好的。写实是辽墓壁画的艺术特点。正因为写实,所以这里的壁画,一须一发,一枝一叶 ,都力求精确,无草率夸张或不实之感。画人物,结构准确而富于表情;画驼马,浑然一体,细腻逼真。《辽史.仪卫志.舆服》中记载“乘马入猎围”、“凉车……罢猎用之……驾以橐驼”,就是指出则以马,入则以驼。一、二号两墓墓道两侧,左画一马,右画一驼,便是这种出行和归来的象征。但同样内容的画面,一号墓的场面要比二号墓大得多,不但有仪仗、大鼓,而且出现了墓主人的形象;二号墓没有这些,也缺乏那种显赫感,这大概是由于墓主人的身份不同。因此可以看出,不但壁画的画法是写实的,内容也同样是写实的。一号墓的外层和二号墓外层的车骑部分似乎出于高级画师之手,不但线条流畅,色调和谐,而且画出的每个人物由于身份不同,表情也各异。墓主人虽偏居一隅,却成为画面的中心。他板着脸,神态高傲,象是要对一切进行裁决。周边的随从卑躬屈节,仿佛在等着主人的吩咐,这样更烘托出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画面上男仆粗犷而表情严肃,女子拘谨娴雅,颇与身份相符。从画面上看,出行时,主人在场,仆人们整装待发,恭谨而立;归来后,主人入内,仆人们有的则席地而坐,有的扶车辕交谈,衣着不整,神态懒散,表现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松弛。这些反映出当时的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修养,他们试图通过壁画表现出北方草原苍凉旷远的景象和契丹民族豪放洒脱的民族性格。库伦辽墓壁画不但继承了唐宋两代写实主义的传统,而且在技艺上也与唐宋有师承关系。
库伦辽墓壁画,历岁月沧桑,铅华洗尽,仅以质朴示人,真可谓大道至朴,大美无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