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在漳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蘑菇节开幕仪式上,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福建漳州“中国罐头之都”的称号,漳州成为了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漳州是全国罐头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依托本地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原料优势,漳州罐头产业主要发展水产类和果蔬类产品。漳州是全国重要的罐头生产和出口基地,罐头产量约占全国10%,出口量占全国20% 。2008年漳州全市食用菌产业产值达50亿元,占全国的20%,出口量占全国的40%。
1时代背景 福建省漳州市罐头食品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并逐步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漳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罐头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我市涉及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生产罐头企业有87家,其中出口企业57家,紫山集团、同发集团跻身于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紫山、厨师、海魁集团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有20多家企业分别为省、市、县的龙头企业,紫山、立兴、厨师等企业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港昌、宝峰、绿宝集团等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罐头生产企业多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和先进单位。2009年3月8日,在评选漳州地方十大名产活动中,漳州罐头(7种产品)榜上有名 。漳州是中国蘑菇罐头生产、加工、出口最集中的区域,全市从蘑菇种植、生产、加工、出口、直至制罐,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蘑菇罐头出口量占全国八成。
2发展历史 国营时代
国营时代漳州罐头厂一枝独秀
解放前漳州就有罐头加工作坊,但是规模不大。从建国后的1957年成立漳州罐头厂起逐步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漳州罐头厂在80年代初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品种多,但产量最大的还是蘑菇罐头,主要对美出口。1983年,漳罐蘑菇罐头的生产规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产量最多的1984年达到两万吨,在当时国内罐头厂规模仅次于梅林罐头厂和南宁罐头厂,员工人数在82~84年期间仅固定员工人数就达到三千。当时漳州罐头厂拥有三个实罐车间和一个空罐车间,空罐生产线引进了苏德罗尼克、瑞士、德国共三家的先进设备,是全国第一条进口空罐生产线。在实罐方面,漳州罐头厂率先采用127℃高温短时杀菌,克服了蘑菇、芦笋罐头121℃杀菌后组织形态和颜色等不良变化;在空罐方面,漳州罐头厂率先进军“马口铁以薄代厚”的技术领域,降低空罐成本,也使得漳州罐头的加工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80年代,漳州也新建了部分国有罐头工厂,南靖罐头厂就是在80年代初为了解决知青就业而设立的一家国有罐头企业;常山罐头厂、漳浦罐头厂等都是在80年代新建的国有罐头企业,这两家企业甚至采用同一张设计图纸。
80年代,漳州罐头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其中,漳州罐头厂独领风骚。
民营时代
国退民进 波澜壮阔的风雨十年
以国有企业领跑漳州罐头产业的时代随着1998年输美蘑菇罐头莫须有的“肠毒素事件”而终结。作为当时国内蘑菇罐头出口大省,福建省的国有罐头厂首当其冲。体制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罐头产业显得更加突出,也注定了漳州地区国有罐头企业走向衰退的必然命运。
改革开放政策催生了漳州地区的民营罐头企业。80年代末,漳州的民营罐头企业开始兴起,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罐头厂如雨后春笋,迅速破土而出,尽管早期的民营企业大都条件简陋,工艺相对落后,但都各显神通,或利用出口贸易的双轨制走计划外贸易,有的甚至冒用代号出口,不管以何种形式,或正当,或不正当,漳州的民营罐头企业开始了顽强的发展历程。
在漳州的国有罐头企业走向衰亡的趋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没有哪个地方的民营罐头企业像漳州那样,基本上是每三到四年就是一个起伏,一批民营罐头企业倒下去,又有一批民营罐头企业走马上阵,就如阵地战一般,漳州的民营罐头企业前赴后继。在几次起伏中存活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就像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勇士,为漳州罐头产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紫山、立兴就算是深经百战的民营罐头企业。
1998年,美国对华蘑菇罐头反倾销同样给漳州罐头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漳州的国有企业因此消亡,对此,汤笃源将反倾销对于当时漳州的国有罐头企业而言形容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漳州罐头产业已经成为私营企业的天下。
新世纪时代
百舸争流 红杏出墙的扩张期
进入新世纪,抓住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历经市场磨炼和残酷竞争的洗礼,漳州罐头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向外扩张的新时代。蘑菇、芦笋罐头自不必说,马蹄、荔枝、麻笋等品种同样在全国占有优势。漳州罐头食品商会副秘书长罗俊民提供一份资料显示——2008年,漳州市罐头食品生产总量66.4万吨,其中出口47.2万吨,而蘑菇罐头出口22.6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6%;2009年漳州市涉及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生产的罐头企业有87家,其中出口企业57家;紫山集团、同发集团跻身于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同时也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有20多家企业分别为省、市、县的龙头企业;紫山、立兴、厨师等企业产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港昌、宝峰、绿宝集团等获省著名商标;为了扩大产能和有效利用优势资源,紫山、立兴、绿宝、同发、裕兴等多家罐头企业先后在山东、山西、四川、重庆、广西等地投资创建罐头厂,标新、嘉亿、和成、祥达等制罐企业也走出漳州到省外兴建空罐厂。
3发展优势 原料优势
漳州仍然是蘑菇罐头的最大加工出口地,这和数十年间原料种植基础牢固、种植技术先进分不开。尽管山东、四川等地也在发展蘑菇原料种植,但从这些年的实际运作看,漳州的气候条件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就如今年(2009年)的产季,北方地区过早受到寒流影响,山东的蘑菇产量受到极大影响,而漳州的冬天气候相对比较稳定,仍然是蘑菇的最佳种植地带。其他有原料优势的品种还有:芦笋、荔枝、其他蔬菜类罐头等。
技术优势:
漳州罐头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培育了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分布在原料种植、原料采购、原料储运、空罐加工、实罐工艺、品质控制及市场销售贸易等全产业链上,紧密而有序地分工配合。这种产业优势是现代别处所罕有的。工人的操作技巧会直接影响到荔枝罐头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马蹄原料虽然漳州没有优势,但漳州的企业拥有领先的储运技术,可以做到常年加工。
地理优势:
随着运输成本的逐年提高,运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明显。漳州地区离厦门港很近,这是地理优势之一;其二是多年来漳州的罐头出口贸易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贸易商及配套的贸易服务机构在厦门设立公司及办事处,企业和贸易商关系密切,在“人和”方面也与地理位置相得益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