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会有个城隍庙,泰州也不列外,况且我们泰州的城隍庙是座落在“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泰州市邑庙街22号。是江苏省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隍庙。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赞其为“国内城市中殊不多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城隍,是传说中城的保护神,“城”指城池;“隍”意为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中国早在周代就已开始祭祀“水墉”神,水墉神即护城河渠中的神灵,是城隍神的原形。三国时期,吴国出现了第一座城隍庙。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对与土地神有密切联系的城隍神极为尊崇,下旨命令京城和各府、州、县都建庙供奉本地的城隍神,并给予这些城隍神以“王、公、侯、伯”等“封爵”,这使得城隍信仰可谓是登峰造极。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座中国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庙。
泰州城隍庙,相传建于唐代,宋元明清,代有修缮。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与旧官衙相似。现有一进山门五间,辟三个门,喻意“跨入山门,跳出‘三界’”。二进审事厅五间,正中置公案,宛如衙门大堂。厅前东西侧有厢房二十二间,为地方庙,“三班六房”及土地福神祠。三进大殿十间,正中供奉泰州城隍神——海陵忠祐侯坐像。金脸五柳须,神态温文儒雅。头戴金钩彩冠,身着绣花红袍,腰系玉带,足蹬乌靴,俨然汉唐州郡守。两侧各有文、武判官塑像。殿前东西侧各有厢房十五间,为二十四司。
泰州城隍庙灵验故事多多:有避灾驱祸的故事;有抗争退敌的故事;有神龟拨水的故事,等等。可谓有求必应。每年春节、灯节、五月十六(城隍诞辰)、八月十五(城隍娘娘诞辰),以及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的“三巡会”,往往万人空巷,盛况一时。
城隍庙位于泰州邑庙街。据传始建于唐代,北宋与明代数次重修。现存山门殿、审事厅、大殿、东西两边班房、福神祠、土地祠及二十四司等房屋70余间,庙南北长126.22米,东西宽42.7米,为省内现存最大的城隍庙。历史上的泰州城隍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其建筑风格和体量均与泰州旧州衙相似。第一进山门殿,设有三个方形的山门,山门殿内东西侧各塑一尊马神像,遥对山门,街南立有旗杆和影壁墙。第二进四值功曹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功曹殿前左右各有厢房五间,分别为“赞化厅”、“班房”和“土地祠”等。第三进审事厅,厅内置紫檀木公案,厅前甬道上砌有一座砖牌坊,甬道两侧各建有一排约七八间的执事用房。第四进正殿,天井曾建有一座戏楼,与正殿相对;两边各有厢房十五间,为城隍爷下属的为二十四司。正殿为庙内主殿,殿中供奉泰州城隍爷神像,金脸,五绺胡须,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城隍爷坐像前,置有一张条形大经桌,上设香炉、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东南角置钟鼓,殿前廊外月台正中,置放着一座大铜鼎。
作为文明的泰州人,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存活不易的文物,也欢迎大家也泰州城隍庙玩啊!!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yxtx520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4554935.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yxtx520/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