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我的家乡——舌尖上的远安

家乡区县: 湖北省远安县

  我是个典型的吃货,所以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介绍家乡的特产。

  这第一道菜,名为红艳膀

“天不想,地不想,只想吃顿红艳膀。若是吃了红艳膀,打个饱嗝三天香。”这是流传在湖北省远安县的一首美食民谣。

 红艳膀的确不同凡响,它即异于烧膀,也有别于卤膀,与清沌膀更是迥然不同。工艺精细独特,集煮、炸、蒸三道火工于一身。

 制作一道红艳膀有七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整洁,首先选皮薄肉嫩的猪前膀整理干净,将切割不整齐的皮肉去掉,保持外形美观;第二道工序是香煮,将整膀放进配有八角、桂皮、生姜、花椒和食盐的温水中煮至熟而不烂,勿伤外形;第三道工序是上糖,将煮熟的整膀从汤锅中取出,趁热涂上蜂蜜,但不可太厚,适可而止;第四道工序是红炸,这是制作红艳膀的最重要的一环,需选用新鲜植物油,将膀炸至红亮即可捞出,切莫过火,过火则发黑;第五道工序是回煮,将炸好的线艳膀再收入高汤中复煮至皮肉粉软;第六道工序是配料,配上高汤和高汤煮熟的木耳、香菇、黄花和红枣,红枣需是十颗,取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十全十美之意;一并盛入大汤碗中;第七道工序是透蒸,将配好料的红艳膀边同汤碗一起入蒸笼用旺火蒸透,蒸得香气四射,最后撒上葱花端上餐桌。
经过上述七道工序制作出来的红艳膀,形状美观、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入口即化、油而不腻、咸中带甜、汤汁圆润、回味悠长,老少咸宜。真是美名美食。

 传说,红艳膀原地楚国宫廷菜肴,原名富贵膀,经三闾大夫屈原传授到民间(远安在楚国境内)。老百姓嫌“富贵”二字势利,遂根据菜肴自身的特点,改名红艳膀。现在,每年端午节时,当地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红艳膀祭奠屈原的习惯,一如吃粽子一样。

这第二道菜,名为西楚冲菜。

 冲菜是远安乡土菜肴,因其鲜嫩悦目,清脆、暗藏冲劲,风味独特,而成地方名菜。远安冲菜已批量生产,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并飞越太平洋,落户美国市民家中。

 这道小菜有三个特点:一是好看,黄绿相间,鲜嫩悦目;二是好吃,清脆爽口,酸咸适度;三是好闻,香气扑鼻,暗藏冲劲。初次吃冲菜的人,刚一入口,正当你感觉良好之时,冷不防一股冲味直钻鼻腔:轻者,令你鼻腔痒痒;重者,令你喷涕连连——这正是冲菜之所以名。但这种冲劲很快就过去了,冲过之后则余味无穷。冲菜是一种开胃提神的小菜,每每一碟上桌,很快就被抢得精光,倍受食客青睐,故又得名“宠菜”。

  制作冲菜的主要原料是青腊菜。每年入冬之后(打霜),将青腊菜整棵砍回,劈成两半,晾怏后洗净切碎,入沸水中打个翻身,迅速捞起放入盆内,拌上早已准备好的盐、辣椒面、香油、味精等调味品。旋即趁热装入紫砂陶罐之内,将罐口用青菜叶封严,次日即可开罐食用。

  制作冲菜要讲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尤其需要把握好一个“烫”字和一个“封”字。烫得太狠,容易把菜烫烂,没有嚼头,而且会失去冲劲;烫得太轻,冲劲出不来,又会失去风味。要趁热快速紧封于罐内,让其发“冲”。因此民间戏称,做事泼辣的人,做出的冲菜就冲。做事温吞的人,做出的冲菜就不冲。这话不无道理。

  冲菜本是一道传统的农家小菜,因其风味奇特,近年来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大宴席上占有一席之地。当人们吃腻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之后,冲菜便特别受宠。许多外地人到了远安,都以能吃到远安冲菜为快事。冲菜----是远安的著名特产。这里的冲菜非常爽脆,带点微微的辛辣,吃起来清香留于齿间。冲菜可以直接作为一道凉菜吃饭、下酒,也可炒,如冲菜炒腊肉,味道咸中带鲜,还透着若有若无的甘甜。菜肉混合,使肉香更浓,而冲菜吸收了肉味,也更香甜。

  吃冲菜有讲究,不能夹起来便吃,更不能和热腾腾的饭一起吃,否则,鼻子里面会感到出奇的难受,像是被什么东西“冲”了一下,这便是菜名的来历吧!所以吃冲菜的时候要尽量屏住呼吸,一点一点,细细品位。

这第三道菜,名为西河鱼

 

 人间常道,十人吃鱼九人怕刺。但是,若食西河鱼就不必担心怕刺了。西河鱼有刺似无刺,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食过西河鱼的人却深有体会。这是因为西河鱼生长的自然环境独特,再加上烧鱼的独到厨艺,吃起来连肉带刺嚼之,别有一番滋味。

   我家小时候住在西河边,那时候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吃西河鱼以及西河的螃蟹了,真是美滋滋的。
凡到过远安的人,无不以能品尝到那里的西河鱼为快事。


  “西河鱼”是一个专用名词,用来区别其它河里的鱼。西河位于远安县西部山区,故名西河。西河两岸崇山峻岭,林木毓秀,水质清洌,无工业污染,河床是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宛如一条彩色的飘带。西河属高山季节性河流,除洪水季节外,一般深不过膝,水常清而鱼可数。西河鱼的种类并不多,按当地人的土名称,主要有饭鱼、江鱼、红翅膀、白花鱼、岩边、乌斑、黄牯头,还有国家保护的娃娃鱼。除娃娃鱼外,其它的鱼一般一、二两重,最大的饭鱼也不过一斤。鱼儿们在清水河里生长繁殖,以青苔和浮游生物为饵,因此西河鱼既丰腴又无腥味。


   煎西河鱼根本不用油,只撒上一点细盐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炕,鱼儿靠自身的油自煎自,发出“丝丝”的声音月,特有的香味便渐渐散发出来,撩得你只咂嘴吧,只咽口水。待鱼儿煎得二面黄时,再佐以生姜、大蒜、花椒、金椒干炒。如果是春天,“春天”(当地人管椿芽叫“春天”)长出来了,用“春天”烩炒则更为妙哉。


  吃西河鱼一般是干炒,只有黄牯头这样的滑鱼(无鳞鱼)才下汤吃,吃西河鱼讲究斯文,重在品味,因为西河鱼少而贵,不是大盘大碗的端上来,而是精制的一小碟上桌,用筷子夹上一条,先闻闻香,再送到口里细细品尝,一边吃,一边心悦诚服地点头:“嗯,是好!是好!”桌上只要有了西河鱼,包你人人“努力加餐”,酒也下得快,饭也吃得多。

这第四道菜,名为香菇宴

     远安县是全国香菇大县之一。这里出产的香菇朵大,菇圆、肉厚、柄短、香浓、味正,倍受国内外食客青睐。这香菇宴是由以下十道主菜,两道配菜,和一道主食组成:

  首先是两道凉配菜,一盘香菇松,一盘菇蜜饯。香菇松是引进华中农大最新专利技术精制而成的科技新肴,看上去,红艳艳、逢松松,细如发丝,像一团红云飘落盘中,入口即化,小咸微甜,菌香浓郁;香菇蜜饯是用香菇与-自产的上等蜂蜜制成。这两种香菇食品既可上桌做菜,也可当风味小吃吃着玩。

  主菜的第一道菜是香菇乌鸡汤,热腾腾,香喷喷,汤中的乌鸡是一只整鸡,香菇也是一个个完整的鲜菇,浮在汤水中像一把把撑开的小花伞,汤汁鲜美、圆润。

  第二道菜是麻辣香菇鸭,是用烤鸭与香菇烩制而成,色泽酱红,油光闪亮,口感麻辣鲜香。与上面的香菇鸡汤形成对比与互补。

  第三道菜,第四道菜分别是香菇板栗、香菇西河鱼。香菇、板栗、西河鱼均为远安特产,搭配成菜极具地方特色。

  第五道菜,第六道菜分别是香菇肉丸、香菇鱼丸、是将香菇分别与肉、鱼绞烂,做成丸子,先炸后烩,其口感比平日常吃的肉丸、鱼丸更加嫩滑爽口。

  第七道菜、第八道菜分别是香菇肚片和香菇粉蒸肉,香菇肚片是选用肥厚的香菇切片与肚片烩炒,装盘后分不出哪些是肚片?哪些是香菇片?只有品尝后才知道。

  第九道菜、第十道菜分别是香菇红艳膀和香菇鸡蛋糕。是分别用远安传统名肴红艳膀和鸡蛋糕再与香菇配伍而成,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主饭食则是香菇肉饺。

  这一桌宴席,道道有香菇,款款有新意,样样有新意,样样滋味长。据科学测定,远安香菇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十七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养生、养颜、抗癌之功效。因此这桌香菇宴补称作养生香菇宴。

这第五道菜,名为鸡蛋糕

      鸡蛋糕既是吃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过年以前 家家户户就开始了制作鸡蛋糕,值得一提的是我妈妈每次制作出来的鸡蛋糕都是颜色均匀,味道好,导致周围很多人都是让我妈妈帮他们做的。

      相传,三国名将关羽统兵征战到远安(远安回马坡是关羽被吕蒙、潘璋用绊马索擒杀之地)。当地父老乡亲敬仰关爷的忠勇道德,曾以鸡蛋糕犒之,关爷一边品尝,一边抚着美髯连声赞曰:“美哉!美哉!”从此,鸡蛋糕名声大震,因此而流传后世。

      制作鸡蛋糕,选料极精,首先选上等新鲜瘦肉生姜、蒜白、一起绞成肉泥,再加豆粉、荸荠丁、肥肉条、鸡蛋清、食盐等,并用水调和入笼用旺火蒸到八成熟后,趁热抹上一层鸡蛋黄,再复蒸至全熟。每当此时,一些少女少妇则最喜爱争着用她们的纤纤玉指将食品红水弹在金黄的糕面上,一点一点,宛如桃花,格外赏心悦目。然后把整块糕切成美丽的图案装盘,最后浇上高汤,撒上葱花,到此,一道形、香、色、味俱佳的鸡蛋糕才算做成了。

      关于鸡蛋糕,在远安还有一道民谣,现抄录下来,以飨读者诸君:

“娶妻要娶远安女,鸡蛋糕做的真好吃(方言音‘七’),正月初一吃了糕,一年到头都吉利。”

 馋嘴猴们 ,不知道听了我的介绍,有没有勾起你们的食欲呢,如果有,就赶紧去我的家乡一饱口福吧!真心特别想念我家乡的吃食了


  

 

(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