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区东15公里阿善沟门东。1979年由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发现,1981年正式发掘,连同扩方共揭露面积1170平方米。发掘出房基24座,窑穴220个,墓葬3座,出土遗物计约1600多件,还有大理动物骨骼、石料、木炭等出土。
代表史前文明的“阿善”遗址分布于大青山南坡山前台地上的“阿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年来通过一系列科学发掘,清理出居住房屋遗址十余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制磨盘、磨棒、斧、铲、刀、骨制锥、针、锯;生活用具有:陶制钵、盆、罐、碗;乐器中有一件完整的三孔陶埙,现在仍可吹奏出不同音节关系的五个音符。它们的存在,为确立河套地区同类文化的发展序列,填补了缺环。尤其是在西园春秋墓内发现的大量似鹿类动物头骨的殉牲,为研究包头地名的由来---“有鹿的地方”,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实物佐证。
阿善遗址代表史前文明的“阿善”遗址分布于大青山南坡山前台地上的“阿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年来通过一系列科学发掘,清理出居住房屋遗址十余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制磨盘、磨棒、斧、铲、刀、骨制锥、针、锯;生活用具有:陶制钵、盆、罐、碗;乐器中有一件完整的三孔陶埙,现在仍可吹奏出不同音节关系的五个音符。它们的存在,为确立河套地区同类文化的发展序列,填补了缺环。尤其是在西园春秋墓内发现的大量似鹿类动物头骨的殉牲,为研究包头地名的由来---“有鹿的地方”,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实物佐证。
从阿善第一期阿善遗址文化遗物石磨盘、石磨棒看,当时这些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因为妇女从事农业,采集决定意识的劳动,从而确定了妇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神话中的后稷为“五谷母神”,说明妇女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主力。阿善遗址纺轮的发现,陶片绳纹得知当时已利用 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淮南子·氾论训》)就是妇女肃取野麻纤维,用陶轮或石轮捻成细线,织成麻衣,阿善遗址中的石球,沙兵崖遗址的砍砸器,带刃石刀,说明当时男子主要从事狩猎,用此类石器射猎、剥皮、割肉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