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三月三农历初三是湘西苗族传统的歌舞节。这一天,苗家男男女女会自动聚集到 约定的山坡上,对歌、跳舞,尽情欢乐。 说起三月三,当地的朋友会给您讲述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在湘黔边境的大山里,生活着两寨苗族人。湖南这边的叫芭茅寨,贵州那边的叫木叶寨。平常,两寨人通路通婚、 和睦相处,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一次,两寨后生为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争得刀枪相拼,结下仇怨。第二年,芭茅寨的人气愤 难平,集结全寨的男女老少抬着竹子扎的鬼神、拿着刀棍火枪去攻打木叶寨,并首先占领了木叶寨前的一座山坡作为营盘。木 叶寨的人针锋相对,也集结了百十号人守卫在寨旁的山坡上。两个寨子的寨主原本是亲家,见对方兵强马壮,又都有些五亲六 眷,便都不想开战。相持了几天,敌意渐消。两寨人重归于好,在山上又唱又跳、杀猪宰羊地热闹了一天一夜。两寨人从来没 有这么大规模地、畅快地欢聚过,便都记住了这个狂欢而友好的日子——农历三月初三,并相约第二年的这天,两寨人邀请相 邻苗寨的乡亲们一起到木叶寨前的山坡上欢聚一堂。年年如此,相继成俗,便有了“三月三歌舞节”。三月三活动以往多在古丈、泸溪、吉首相邻的山坡上举行,没有固定的地点,要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清明歌节每年清明,是湘西苗族人民传统的歌节。这天,吉首、凤凰、花垣、古丈等地的苗族人民都要身着盛装、头插杨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吉首市丹青乡的清明山下唱山歌,二天二夜,歌声不绝如缕。原来,清明插柳、唱歌,是湘西苗族人民为祭祀、缅怀祖先及祖先的救命恩人而举行的一种传统活动。相传,苗族祖先 早年居住在江西省。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欺压,有两个后生挺身而出,带头造反。失败后逃至辰州府境内,被一名叫韩喜忠的 青年救助,把他俩藏在丹青的清明山上。后被官兵知晓,并包围了清明山。危急关头,韩喜忠引开官兵
让两位苗族后生得以逃生,自己却被官兵杀害于柳树之下。从此,苗族的两位先人便在丹青乡安家落户、生息繁衍。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人民传统的祭祀祖先的祭祖节,青年男女的联欢节。每逢这天,湘黔两省毗邻地区 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到传统的“跳花坪”上来,围着鲜花盛开的花台打花鼓、唱苗歌、玩狮子、吹芦笙、唢呐和木 叶,载歌载舞,一天一夜„„这种白天跳花、晚上跳月的风俗,苗族叫做“旦太旦腊”,译成汉语便叫“跳日跳月”。 “四月八”节歌这样唱道: 跳花坪上跳花忙, 苗家儿女乐洋洋。 万把芦笙伴苗歌, 千声唢呐绕山梁。 忽地一阵雷和雨, 官家打手似虎狼。 古老的歌谣,向人们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某年“四月八”,姑娘和后生们在跳花坪唱得正浓,舞得正酣,突然,闯来一群挎刀的官家打 手,砍倒了上前阻拦的后生,抢走了如花似玉的姑娘„„年复一年,苗家的血泪洒满了跳花坪。后来,金凤寨一名叫亚宜的后 生邀了一帮有血性年轻人在凤凰山上歃血为盟,发誓要与官家血战到底,为遭难的兄弟姐妹报仇。那年农历四月初八,乡亲们 像
往年一样,汇聚到跳花坪上打花鼓、唱山歌、跳苗舞„„太阳当顶的时候,官家打手们又来“选美进贡”了。蓦地,一声牛 角号响,亚宜带领后生们挥刀舞棍,把打手们杀得七死八伤,丢进了龙塘河„„住在凤凰县城里的官家知道后,派了上万兵马 前来围剿。亚宜同乡亲们在凤凰山下同官兵杀了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撤退到贵州,在贵州苗族同胞的支持下继续同官兵 奋战„„次年,正当湘黔两省边区的苗族人民欢度四月八跳花节时,传来了亚宜战死在贵阳城下的噩耗。乡亲们悲愤交加,就 在跳花坪上挥泪举杯,祭祀英雄。 六月六苗族“六月六”起源于远古。据《巫教唱傩愿根源》称,混沌洪荒时候的寅卯年间“六月六日下大雪,六月六日下大霜”,造成洪水漫天,人间只剩傩公傩母二人。 兄妹互相婚配,生下六男六女,繁衍后代。在古代的这一天家家户户进行祭祖活动。民间传说的另一种说法是,六月六是龙晒 皮、虎晒毛的大好日子,家家户户都要把所有的棉织衣物、被子等全部拿出来晒,据说这一天晒的衣物,一年四季不会发霉, 冬天也更加暖和,相习成俗。本地农谚说“六月六日晴,遍地都是金。六月六日雨,四十八天旱起”,这与远古六月六洪水漫天有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