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地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之中,构成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俗话说:“自古文章风水茶”,茶和水之间鱼水相连,相得益彰。善于饮茶的人,总是把名茶和好水相提并论,加以品评和欣赏,花乡鄢陵陈化店水美茶香,声名远播。
沿311国道东出曹魏故都许昌20公里便是中州名镇——河南省重点镇陈化店镇,这里是著名的花乡,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荫如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灿若群星。
陈化店镇在历史上曾有两个名字,东名医和陈画店,也有两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神医华佗行医到今天的陈化店镇,发现一泓清泉,清澈透亮,叮咚韵致,恰似珍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华佗又累又渴,用手捧饮,顿觉甘甜爽润,神清气畅。华佗喜逢此水,试用为百姓医病:一五岁小儿,面黄肌瘦,饮泉水半月,面色红润;一小伙子头发斑白,饮泉水半月,头发变黑……。华佗经常在此泉畔居住,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因陈化店地处许昌之东,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华佗,把此地称作东名医。
明朝初年有一个叫陈画的画家迁居到东名医,陈画擅长画像,技艺高超,当时有位皇姑玉免露齿,天下名工给她画像,结果都不理想而皆被杀。陈画仔细观察后,让其立于茶树旁,手捧鲜艳的红茶花,茶花恰巧挡住嘴唇,陈画把这位皇姑画得异常美丽。皇帝要封陈画为官,陈画坚辞不受。从此陈画名声大振,后来他专门开了一座画店,过往旅人商贾,皆以请陈画画像为荣。陈画以茶水敬之,茶以画名,茶香画美。当地人也纷纷效仿,开起了众多的茶馆,于是陈化店的茶水便声名远扬,当地人遂把东名医改名为陈画店。
陈化店镇花香水美,特别是地下水,水质优良,微量元素,含量丰沛,余味甘甜。据专家化验结果表明:对人体有益的锶和硅酸盐的含量均超过国际天然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陈化店水,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此水泡茶,茶汤浓厚,香气馥郁,饮之具有清凉止渴、消疲提神、强体健美之功效。有关部门曾对陈化店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村的高血压、心脑血管、胃肠道、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其原因是众多居民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不少人以此做为养身之道。
在过去,许多人途径陈化店,都用水壶、水袋等容器带一些水,回家或途中饮用。附近县市的宾馆、茶楼也到陈化店拉水,打响了陈化店名水名茶的品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众多的陈化店水厂迅速崛起,纯净水、矿泉水驰名远近。
陈化店久负盛名的“老红汤”虽是用最廉价的茶叶梗泡制而成,但却茶汤浓郁,余味悠长,也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现在,除了开发龙井、碧螺春等传统茶品外,陈化店注重突出花乡优势,相继开发出能降血压的杜仲茶,降血脂的银杏茶,美容养颜的玫瑰茶,去署消炎的菊花茶……花美茶香,相得益彰。
品茶的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在陈化店源远流长。陈化店人对饮茶颇有讲究,以茶为礼的习俗深受当地群众崇尚,现在陈化店仍有“三茶六礼”之说,男女婚配时必以茶为礼,男方向女方馈赠茶叶称“下茶礼”,女方接受聘礼称“受茶礼”;新郎新娘为前来贺喜的宾客敬茶,并要向长辈献茶,称为“香茗”,以示孝敬之意。夫妻之间相互敬茶,表示恩爱相伴,白头偕老,叫做“敬茶礼”。客来敬茶是陈化店待客酬宾的一项传统礼仪,成为当地的一种生活习俗。
自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把水质分为二十等后,文人雅士品名泉成为一种时尚。据《鄢陵县志》记载,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和苏东坡曾多次到鄢陵陈化店赏花品茶,留下了颇具地方色彩的优美诗句。范仲淹在《太清观》一诗中这样写道:
渺渺云霞开绛节,雍雍鸾凤答空歌。
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面对花卉美景和袅袅升腾的香茗,心中涌动着返朴归真、淡泊功名利禄的情怀。苏东坡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技二首》中这样写道:
诗画本一律, 天天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 赵昌茶传神。
如何此两幅, 疏澹含精韵。
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春。
此诗借唐代大画家边鸾和北宋画家赵昌品茶悠闲,陶治情操的闲情逸趣,抒发了诗人陶醉大自然的田园风光,热爱生活的情趣。
据传说:乾降皇帝下江南路过汴梁时,专程到陈化店品茗,赞誉陈化店珍珠泉为珍泉,与北京玉泉、镇江冷泉、无锡惠泉齐名。于是达官显贵,平民百姓络绎不绝地到陈化店品茶,这也是陈化店茶馆常盛不衰的原因。
能力秀:http://www.wm23.cn/gdy622
微博:http://weibo.com/gaodongyangdy
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dongyangdy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