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的经济

家乡区县: 河南省滑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不断增长。滑县1978年GDP总量14738万元,2007年为943349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6.3倍年均增长10.3%;1978年人均GDP为167元,2007年为7520元,按可比价增长10.9倍,年均增长8.9%;1978年财政收入975万元,2007年为20282万元,年均增长11.3%;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元,2007年为4009元,年均增长16.5%;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5907万元,2007年为226348万元,年均增长13.4%;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0万元,2007年为486983万元,年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6356万元,年均增加为16778万元,年均增长27.5%。2007年,滑县在全省的综合排名为54位,比2005年上升了5个位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或历史上最好水平。[7]

2011年滑县生产总值1540223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9.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7972万元,增长26.5%。社会消费费品零售额为490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064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99.3元,增长6.0%。[8]

2012年滑县生产总值(GDP)为1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0亿元,增长12.8%,工业增加值为59.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2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比重为5.7:40.6:23.7。

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衣着类上涨6.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0.5%。[5] 2012年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税收收入33968万元,增长28.2%;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70.0%。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9519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6927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848万元,教育支出82406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1218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34370万元。[5] 2012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52.3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75.7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08.5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90.17元,增长1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6%。[5] 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40万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国税部门完成7397.7万元,同比增长6.8%;地税部门完成39993万元,同比增长47.9%;财政部门完成16049.7万元,同比增长10.2%。[9]

农业

2013年,滑县粮食总产量139.92万吨,同比增长2.17万吨,增幅为1.6%。[10]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89.24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70.1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为96.5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为5.73万亩,油料播种面积为45.01万亩。规划了高标准粮田万亩方33个、千亩方38个、百亩方10个,总面积155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5]

截止2013年,粮食单产连续22年保持河南省第一,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11年受到国家表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颁奖。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8家。滑丰种业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被确定为中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57家。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9万亩,是2006年的2.6倍。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分别达到8817个和76个。林业生态县建设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清淤治理河渠53条311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2万亩,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改造中低产田18.06万亩,被确定为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解决了37.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确定为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农村沼气用户达到9.3万户。完成了15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解决了6.8万农村人口贫困问题,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2013年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super阿美(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