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五

家乡区县: 河南省滑县

为了宣扬大明王朝的恩威,宣扬朝廷的恩德,也寓有祈祝奴儿干边地与民众永远安宁之意。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特林”修建永宁寺,供奉观音大士,刻石立碑,即“永宁寺碑”。 寺碑记载了奴儿干人的心愿:各部“莫不朝贡内属”、“吾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臣服,永无���意矣。”由亦失哈领衔刻名的各部头领多达20人。
明代史料表明,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的二十多年间,亦失哈九次奉命巡抚奴儿干。其中几次无具体记载,一次未见记载。第三次、第四次也应在成祖永乐年间。《辽东志•外志》记曰:“松花江上有河曰稳秃,深山多产松木,国朝征奴儿干,于此造船。”稳秃河即松花江支流温徒河,河口在吉林市西南。永乐十八年,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第一次奉命到吉林造船,遣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明实录》宣德七年五月丙寅)洪熙元年刘清二次造船,是年(公元1425年)亦失哈第五次下奴儿干返回,受到皇帝赏赐。“敕辽东都司赐随内官亦失哈等奴儿干官军一千五百人钞有差。”(《明实录》卷11)受赏官军有一千五百人,可见亦失哈第五次下奴儿干,船队的规模胜过从前几次。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大有乃祖之风的朱瞻基继位,即宣宗皇帝。亦失哈奉命与辽东都司定辽右卫都指挥佥事崔源等“下奴儿干等处招谕”。这是亦失哈代表新皇帝,前往奴儿干对黑龙江下游地区各部族进行宣慰,以示皇帝的仁爱。同第五次一样,第六次也是当年往返的。新皇帝对亦失哈等此次远赴边疆宣谕很满意,所以在宣德二年二月,“赐往奴儿干及招谕回还官军钞千户一百锭,百户钞八十锭,旗军四十锭,命辽东都司给之”。(《明宗实录》卷引)赏赐丰厚,也可见随亦失哈下奴儿干的是辽东都司的官兵。据《明宣宗实录》卷60记载: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十二月,朝廷“召内官亦失哈等还”。可见亦失哈第七次下奴儿干是在此年,《明宣宗实录》卷35还记载同往的有金声、白伦等人。第九次是宣德五年三月,亦失哈还带去了宣德皇帝的一道敕谕,令奴儿干、海东囊阿里、吉列迷、恨古河、松华河、阿速江等各卫指挥,“令皆受节制”。其中恨古河(亨滚河),松华河(松花江),阿速江(乌苏里江),海东囊阿里卫在库页岛。此时,明王朝在东北边疆己设二百多卫,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已十分广大。亦失哈于宣德六年返回,都指挥使康旺因年迈告老辞职,朝廷命其子康福袭奴儿干都司指挥同知。

东海逍遥客(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