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治寨概况
文治寨在恩阳镇一小后面。左右皆峭壁悬崖,前接恩阳镇,后接马鞍山,此处从前建有重关,扼巴中西面之要道。寨下有洞,洞中塑有文昌像。园内最突出的景观是“飞虹亭”,八角七层,高25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它巍然屹立在恩阳镇的制高点,登临此亭,可俯瞰恩阳镇的全貌。公园内建有恩阳革命历史展览馆和红军标语碑林。
二、文治寨的传说
在巴中恩阳镇南面有一条山梁,人们都叫它“文治寨”。可是“文治寨”是怎么得名的呢?
相传明朝时期,陕西人姓张名文治,考取进士派任四川为官,到任不久,托人给家中捎回四川红花二斤,以表孝敬父母之心。其父拒收并回书赋诗一首:“家中平安告尔知,谷麦岁入小有余,丝毫不用蜀中物,好作清官答圣时。”文治看后,身受教益,父亲教导铭刻屋内,誓作清官,以慰慈心。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官场腐败不堪,张文治的想法在官场的现实中格格不入,使他心灰意冷,于是弃官不做来到恩阳镇文昌阁隐居。
文昌阁东边山梁上有一岩洞约八平方米,外面是绿树环抱,里面是冬暖夏凉,他就居住在这岩洞里。每天清晨他在洞外练功,白天在文昌阁为百姓拿脉治病,或上山采药,因为他饱读诗书,精通医理。认识草药数百种。晚间在洞中静坐,参禅悟心,生活非常有规律。
后来,文治因听了慧海大师的禅语茅塞顿开随大师一同离开了。文治走后,时值明末清初之时,四川常有兵戈战事,恩阳富庶人家筹款,举人李本善为首,将文昌阁这条山梁建成一个寨子,在二道寨门外凿护寨池一个,刻写“金城汤池”四字,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遇到兵荒马乱之时,人们躲进寨子,可避其乱。寨子建成后,因张文治曾在此隐居,又受到恩阳镇老百姓的尊重,故取名“文治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