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勘破冤案名留青史

家乡区县: 睢县

     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明朝时睢州(河南睢县)人。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苏州府推官,万历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因直言进谏罚俸,二十四年正月终被罢官。他不阿附权贵,敢于为民请 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是“四朝元老”。

     袁可立做苏州推官时任上做了不少好事。秦灯是江西布政使秦梁之子,秦家是无锡望族。秦灯力大,闲暇之余喜欢听曲唱戏,平时喜欢和太仓王士骕、云间的乔一琦一起玩。没想到一场冤案让三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时日本的关白侵略朝鲜,秦灯他们三人招募乡兵打算投军报效,钱粮想让江南富户赞助,结果闹出了矛盾。此时有琉球的船因为迷航到了崇明岛,被人认为是倭寇来袭。秦灯的仇家立即举报:秦灯他们通倭,说三人在酒楼指天画地拜把子,秦灯口称“朕”大逆不道。其实事实是,秦家的家丁好说书,曾在酒楼上说了一段宋太祖当年黄袍加身的段子,引得大家哈哈笑,秦灯只是当时口无遮拦地学说了一番。当事官员周弘谟本就对江南世家有看法,接到举报立刻断定坐实,秦灯三人于是被捕入狱。

     案件上报到了京城,兵部怕事情有出入再次派人查实。经苏州府推官袁可立查实,这是一场冤案。可周弘谟怕自己官帽不保,还是判秦灯斩、王士骕入监、乔一琦充军南汇所。秦灯被押赴刑场之上,大声喊冤不止,袁可立觉得疑点重重,认为不能这么就草率处决人犯。于是以乌纱和性命保释二人候审,最终洗清了这三人的冤屈。当人犯从法场被解救出来时,天空无云而雷鸣,吴中传为“雷鸣案”。后来秦、王二人先后死于狱,乔一琦活了下来,最终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为国捐躯。

      袁可立曾奉命巡海琉球。一个李姓千总邀袁可立共饮,席间出赠三把倭寇“武士刀”,袁可立谢绝了千总将刀退还,但凭经验发现这不是倭刀,而是来源于琉球之物。一日,海上传来战报,说军队打了胜仗,击毙倭寇数百,擒获20名俘虏和大量物资及船舰。但在审验时却没有战俘的口供,也没有证据,案件一筹莫展,但急于报功的军方要求草草结案将犯人处死。巡按感到棘手,交给推官袁可立查办。袁可立接手时,有两人已毙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药致哑。袁可立据理力争,上奏朝廷将人犯缓死暂系狱中。袁可立仔细地查验了所有缴获的物品,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见过的三把倭刀竟然也在其中,又被当作“战利品”上报。顿觉案件大有蹊跷,马上找来李姓千总对质,但千总死不承认诬良为盗。不久,琉球贡使来中国,袁可立请他们过来指认,贡使辨认出这些全都是琉球良民,是漂流海上不幸被官兵捕来冒充倭寇的。后来这些琉球人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为感谢袁可立救命之恩,他们在琉球建庙塑像奉祀袁可立。

小静静09(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