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姓氏文化 探索轩辕姓氏渊源

家乡区县: 睢县

      为弘扬民族姓氏文化,探索轩辕姓氏渊源,充分发挥轩辕姓氏族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凝聚力作用,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中共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轩辕轲多次建议,轩辕氏族亲精心筹备、申请,终被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批准成立了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该会为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2009年5月7日下午15时30分,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承办的“庆祝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市中青大厦十楼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办公室隆重召开。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名誉理事、原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主任常呈斌应邀出席了会议。出席本此会议的还有: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张廷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华姓氏大典》副总编纂、中原家谱编修中心主任柴庆云、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任朱国林、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家谱编修工程部主任孙燕、睢县代表轩敏生,周口代表轩纯信、轩敏长,鄢陵代表轩鸿瑞,长葛代表轩玉民,在郑州宗亲代表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豫剧二团著名表演艺术家轩玉亭,河南省外事办轩保生,河南省电视台轩民伟,河南省爱生医药轩振中,郑州东方龙企业策划管理轩永波。

      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是2009年经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审批的合法民间组织,轩辕做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倍受关注。在郑州成立时原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主任常呈斌、《21世纪中华姓氏大辞典》副总编撰柴锡安教授等领导参加成立仪式,并嘱咐:轩辕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悠久,一定要努力挖掘轩辕氏姓氏文化和遗迹。

     在许多专家学者那里认为此姓氏已不存在,只知道轩辕姓氏源于上古黄帝轩辕氏,其后资料严重短缺甚至没有。孰不知在我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长岗乡轩老家村有我们的另一位先祖长眠与此,那就是唐朝贞观年间人轩辕豹。我轩辕姓氏家谱记载: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始祖轩辕豹公迁居睢州长岗。轩辕豹公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睢州,因病御允,驻地养病,后迁居家眷定居于此。故后葬与长岗之顶。唐太宗闻其故,念其功,亲祭于大茔前并植十二棵国槐(黑槐树)修祠以祀之。迨前年后,国槐三人合抱,一直到文革期间此树被毁,现有“槐爷阁”为证。

      明朝时期,永乐甲辰进士、刑部尚书、特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名誉全国的“一代廉史”轩輗回睢老家撰修了《轩辕氏族谱》,经刘伯温看风水说:长岗之顶大茔处将来是千人踩万人踏之处。遂择长岗东六里许轩老家村西并在坟茔前修建牌坊,村东北修建十余亩大的轩辕宗祠,其气质宏伟。历经数百年屡修不止。现在50多岁的人还都能清楚的记得祠堂的样子,但不幸的是毁于文革时期,由于族人的妥善保管才将原祠堂的牌匾民国九年著名书画家褚纪文书写的“轩辕宗祠”以及明清、民国数通石碑等珍贵文物保留下来。

     今网络时代,和谐社会。全国各地轩辕姓族人陆续回睢县轩老家认祖归宗、省视故里的人数,不亚于明清时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组织了正规的清明节祭祖仪式,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湖北、陕西、葫芦岛、吉林、广东、江苏、加拿大、台湾等各地宗亲形成代表团,可以说现在全国轩辕姓或轩姓的根就在睢县。

      2009年初,睢县轩老家村族人自愿捐资恢复了文革期间被毁的轩辕氏牌坊,原中共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轩辕轲老先生亲自撰写了对联。

       我县正在大力打造旅游城市、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一种古老的文化而且是全国轩辕氏“根”的所在,我们不可不提。我们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希望能和贵部门一起打造和树立睢县旅游品牌和睢县的文化发展,愿意为睢县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小静静09(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