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德
王懋德,字仁父,高唐石门村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年间,卒于元末至正年间,外貌伟岸,韬略内藏。由宪府御使台中书椽升户部主事,后又任南行台监察御吏、内台御吏、都省左司都事,御使台都事、河南和燕南廉访司副史。天历初年(1329年),升左司郎中、参议。至顺元年(1330年)改任詹事参议、迁中书、拜治书侍御吏,此后又改任淮西廉访使,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又奉召任资善大夫、御吏中丞,拜中书左丞。
王懋德为国为民仗义执言。在任职行台时,遇海北卫民之乱,懋德认为:是官吏不爱民引起的,用兵镇压不如以理服人。按懋德的办法处理,没用兵,用讲道理的方式使叛乱平息,社会平安。在河南任职时,权臣当道,朝中出现许多弊端,如台官多被罗织罪名下狱;对以贪获罪的官吏处理甚宽等等,朝臣都怕引祸及身,无人敢言。唯独懋德奏章斥之,引起皇帝注意,正气得辅,朝廷肃然。
王懋德敢冒丢官杀头之危险,为朝纠错为民平冤。在任淮西廉访使时,提郡县囚犯亲自审问,免除六人的株连罪;原判死刑得减刑数十人;公示平反者甚多。敢于将其他命官所定的案重新审理,然后从轻定罪,开平反之先河,此举真乃前无古人。
另外,王懋德善书、工诗,有《仁父集》刊布于世。
懋德死后葬于石门祖茔,现存其祖父、父和懋德祖孙连冢墓,封土高大,三冢相接,保存较好。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茔地近百亩,松柏千余株,均两人合抱不及,墓前神道旁有石人、石羊、石猪、石马等石雕。茔地旁的官道上有下马台、上马台。现只存有三个残缺的石人,一个残趺石。
原来村内还有祠堂,堂前有双斗旗杆,现已不存。
朱昌祚
朱昌祚,字云门,初任宗仁府启心郎,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工部侍郎,巡抚浙江。康熙三年(1664年)加任福建总督。康熙五年,任兵部尚书,总督直隶(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人称朱三省。朱昌祚心胸坦荡,无私无畏,勇于主持正义,敢于为民请命。
朱昌祚任闽浙总督后,正逢办理伪王朱在钺的同谋施普的案子,按例将施普家奴连坐处斩,将家产没收,妻女幼童发功臣家为奴。朱昌祚认为这样的按例处置是错误的,便冒袒护钦犯一律同罪的灭门之险,据法上疏。几经群臣廷议,昌祚据理力争,群臣逐渐认可,认识逐渐统一。全朝才知道:定鼎近三十年,凡逆犯亲属一律坐斩,妇女、财产没收归官,错断甚多,冤者众也。为此,圣上特旨:将昌祚奏议颁行天下。此举不仅使施普族属多人受益,也使千万犯属或免于死刑之灾或免于为奴之苦。在历史上被誉为“百世明刑,功在社稷”。
朱昌祚在处理违规犯法者时,总是本着“重改过,轻刑法”的原则,其仁政之声响遍天下。他在任闽浙总督时,部差员外郎对两浙赋税进行清查,查出拖欠赋税者五万五千余人。半数为少地贫困农民。当时严旨定例欠赋者“当分别流徙黜降”。就是有官的降职,欠粮者流放。因受罚者太多,不但要影响官粮收缴,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朱昌祚不顾“严旨定例”之皇威,上书求赦,获得恩准。对此,史书记载曰:“此举使皇恩不独在两浙,而及天下矣”。
有律不依,上疏辩明;有律不公,上疏改法。上述政事两则,可见昌祚为黎民社稷而不惜生命、刚正不阿的德行。
康熙五年,辅政大臣鳌拜,以镶黄旗地亩瘠薄,传旨圈换正黄旗地亩及开垦成熟的民田。令朱昌祚与户部尚书苏纳海、巡抚王登连办理此事,朱昌祚不愿做为满足鳌拜等少数人的欲望实行圈地造成数十万旗民背井离乡,飘忽转徙的违心事,更不愿意看到因此而产生的地荒粒绝,社会动荡的局面,故不惜自己性命,毅然将圈地引起的混乱情况上奏圣上,并与苏纳海、王登连共同要求停止圈地。
当时,康熙帝年幼,鳌拜以辅政大臣之威势,权倾朝廷,一手遮天,圈地遭阻便恼羞成怒,将忠良朱昌祚谋杀。康熙亲政后,佞臣鳌拜被以律治罪。康熙八年(1669年),圣上特谕吏部,为朱昌祚昭雪,并复朱昌祚原职,赐祭葬,谥勤愍公。并荫其子朱绂四品京官,康熙帝特为朱昌祚撰《敕建朱昌祚墓碑文》和《御祭朱昌祚文》。
朱昌祚“宁为忠死,不为佞生”的伟大人品,永留史册。他是高唐县继华歆之后,在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大帝》中的又一光辉形象。
朱昌祚家族茔地当今尚在,只是原有的大片柏林和钦赐墓碑都被破坏无存了,朱昌祚家族墓地被批准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家族系高唐县之名门。不但有韬能治国安邦的栋梁,还有文能震动诗坛的群贤。昌祚之兄辈、儿孙辈、多有功名,从政者众,且均有廉能之誉。胞弟宏祚,官至闽浙两省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昌祚之子朱绂,官至大理寺卿;昌祚侄朱彩,官至爰郧阳郡守;侄朱绛,官至刑部贵州司郎中、广东布政史;侄朱纲,官至福建巡抚,赠兵部尚书,谥勤恪公;侄孙崇豫在朝为官达三品。
朱氏家族的另一特点是满门皆诗人,且多有传世之作。朱昌祚有诗集《绿玉堂全集》;朱宏祚有《记事诗》、《后纪事》,另有《忠清堂奏疏》四卷,《朱氏族谱》一卷;侄儿辈朱湘有《观稼楼诗集》、《枫香阁集》、《云根集》、《青壑书房诗》、《吴船书屋诗集》,《岭南草》;朱纲有《苍雪山房诗》;崇勋有《桐荫书屋诗草》,崇道有《湖上草堂诗》;怀朴有《复斋漫稿》、《桐社稿》、《鹅甫集》《禹登山房诗》;令昭有《闽游集》、《皇葵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