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着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湖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汉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传统的吃法很简单,就是用少许油将裹了蛋液的糍粑煎到膨胀,然后撒白糖就成了,趁热吃,香香糯糯的。这次湖北糍粑在撒料上,除了砂糖,还加了好多炒香的芝麻和麻辣花生碎。吃起来有点儿甜,有点儿辣,酥酥脆脆、软软糯糯,满口都是香。下面中国吃网菜谱大全为您介绍湖北糍粑的做法。
主料:糍粑、鸡蛋(白皮)
辅料:白芝麻、麻辣花生
调料:白糖
准备:糍粑切成长方块,鸡蛋打散,花生切碎;
做法
1.炒锅烧热,放入白芝麻和花生碎;
2.小火炒出香味后,放入一茶匙糖;
3.趁热拌匀,盛出待用;
4.切好的糍粑均匀裹一层蛋液;
5.锅中放入少许油,放入裹满蛋液的糍粑,小火慢煎;
6.煎到糍粑微微鼓起时,翻面,煎至糍粑膨胀、两面金黄即可,出锅趁热撒上糖酥花生粒。[2]
小贴士
1.炒芝麻和花生碎一定要用小火,大火容易炒糊;
2.花生的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3.蛋液不需要裹太多,均匀一层即可;
4.糍粑鼓起就说明熟了,煎太久会过于软糯,影响外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