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醴陵

家乡区县: 湖南省醴陵市

醴(lǐ)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东汉初置县,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盛产陶瓷、花炮,为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的故里,被评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

醴陵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为湖湘名邑,英才辈出,是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程潜、陈明仁等一批革命先驱的家乡。拥有渌江书院、宋名臣祠、醴泉古井、状元芳洲、文笔奇峰及日本佛教曹洞宗发源地--云岩寺等名胜古迹。  醴陵区位优越、设施完善。古称“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是湖南呼应赣浙沪、沟通大西南的交通要冲。境内浙赣复线横贯东西,醴(陵)茶(陵)线连通南北,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火车站仅40公里,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沪昆高速、岳汝高速、106国道、320国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90公里;是全省率先使用天然气,唯一拥有海关、商检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级市。

地理位置折叠编辑本段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境内江河交织,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渌水、昭陵河和涧江,水利资源蕴藏量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亿立方米。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 市境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

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铀、金、银、铁、锰、铅、锌、煤、石灰石、瓷泥等23种,矿产地117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6处。

土壤成分以板页岩为主,占47.8%;次为红色粘土,占20.7%。植物资源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蕴藏丰富。

自然气候折叠编辑本段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288天。

社会折叠编辑本段
教育 折叠

2012年,醴陵市申请专利789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授权专利594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请34项,科学技术本级支出3590万元。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2.17亿元。2012年,醴陵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262所,其中小学205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中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幼儿园243所。在校学生、在园幼儿共119312人,其中:中学生33705人,小学生53992人。醴陵市高考上线率为98.44%,比2011年提高9.45%。其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1518人,上线率为46.45%,比2011年提高2.68%;一本上线人数为414人,上线率为12.67%,比2011年提高5.81%。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0所,合格率达100%,醴陵市小学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升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42%,升学率为95.43%。

截止到2011年,醴陵市共有中学55所,小学190所。醴陵没有大学,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中学以醴陵一中知名度最高,醴陵二中以淳朴的学风,踏实的办学特色备受瞩目,醴陵四中以艺体特长生闻名于醴,一、二、四中均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文化卫生 折叠

2012年末,醴陵市广播电视有线用户达到8.7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5万户,醴陵市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5%,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

2012全年主办《醴陵新闻》300余期、《零距离播报》220期;完成自采电视新闻稿件2000余条;拍摄制作了《故宫醴陵釉下五彩瓷》、《文明之光》等10多个大型专题汇报片。《湖南醴陵:瓷城蝶变》、等新闻稿在央视播出,发稿数量在湖南卫视位居全省县级台前列。

2012年举办200场(次)各类文化活动,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40场,观众人数达20万余人。2012年累计放映农村电影4040多场次;完成86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2012年末,醴陵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18个,其中,省属三级综合医院1个,株洲市属血站1个,本级市属医疗卫生机构49个,村卫生室571个,诊所73个。有医师1818人,护士1246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8人、护士1.2人。有编制床位2514张,每千人口拥有2.44张。醴陵市新型农村参合农民达81.3万人,参合率为98.5%;累计补助41.51万人次,补助金额达25823万元,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8.49%。

人民生活 折叠

2012年,醴陵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71元,同比增加2956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47元,增加1949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6388元,增长13.7%,其中食品支出5151元,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020元,增长18.1%,其中食品支出为3542元,增长13.3%。

2012年,醴陵市新增城镇就业781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85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68万人次,支付各种待遇6.34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1%。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2012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179万元,惠及5万余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194万元,救助6万余人次。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00栋,新建廉租房207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00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931户,发放补贴839.7万元,解决2.7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旅游景区折叠编辑本段
瓷城二塔

醴陵
醴陵
荆位于醴陵市。一塔名叫起元,在姜湾渡口对面,渌江对岸,建于清朝同治年(1869年)。塔高18.6m,十一级,八方,砖石结构,楼阁式,底层边长5.3m,每层四向辟有拱门,底层拱门高1.84m,宽0.9m,塔内为空心,各层塔檐角上翘,另一塔为财源塔,又名大观塔,七级,八方,葫芦宝顶,高18m,花岗岩砌成,楼阁式,底层边长3.7m,占地约60㎡,各层飞檐舒展,塔顶生长几丛灌木,平添几分秀色。

东富寺

在醴陵市东富乡,离城12.5km。初建于明代,清朝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东富高等小学,民国八年为南乡一、三两区联校,1925年南联学校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成立秘密农会。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曾在此召开区农会负责人调查会和农民群众大会。

红拂墓与靖兴寺

位于醴陵城郊,渌水西岸的西山上。墓坐西朝东,为三合土筑成,基部为八方形,边长1.2m,高0.38m,墓冢拱起呈半球形,顶部正中又筑起约0.17m高的四方碑座,其上矗立起一块高约2m的汉白玉石碑,碑顶为花岗岩质的四角飞檐,葫芦状,墓碑正面刻“红拂之墓”,左右刻有对联“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bigbang880818(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