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在古代称“上日”、“元日”、“朔旦”、“元旦”等,自夏、商、周、秦以来,每一次改朝换代,为了表示受命于天,都要“改正朔”,即一年的岁首之月和朔日开始时间。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正式实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定的“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春节的日风俗才定了型,“春节”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朝廷、民间都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十分隆重,延续到近代有舞狮舞龙、贴春联、互相拜年等风俗,表示迎新春、庆吉祥。达濠其他习俗:做红米粿,用元宝等敬神。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道教称上元节。是上元天官降凡赐福之日,起源于汉武帝祭祀“泰一神”。正月十五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通宵达旦。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风俗,祭拜天地神灵,以保新一年里平安吉利,历来流行于民间,演变为十五夜挂花灯、燃放烟火等习俗。达濠其他习俗:做菜头粿,用元宝等敬神灵。
端午节
端午节即在夏历五月五日,又称端午、重午、端阳等。它的形成是历朝、各地风俗互相融汇的产物,北方起自五月是恶月,端午是驱邪避恶之日;南方起自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和纪念历代优秀人物的龙舟竞渡活动,有用“艾草”驱邪、雄黄酒驱百病、吃粽子等等不同形式的风俗。达濠其他习俗:做米粽沙塘,用元宝等敬神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