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古城

家乡区县: 湖南省武冈市

      武冈,地处湘西南边陲,是湘西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自2200年前西汉"文景之治"期间设县起,封侯立郡、设府置州,一直是湘西南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武冈名胜古迹有云山森林公园、花塔、法相岩、武冈城墙、文庙大成殿、都梁侯国遗址、凌云塔、化龙寺、四季岩等。纪念地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旧址、宣风楼、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

     武冈也被称为卤菜之都。

(一)云山森林公园

      云山,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境内。武冈是历代军治、路治、府治、州治所在地。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楩在此封“珉王”,传袭14代,建王府272年。是湘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云山,以云而得名,七一峰,海拔1372.5米,雄奇伟观。由伴山庙、云山堂、紫霄峰构成三大景区。距武冈市城3—5公里,平地拔立,群峰嵯峨,翠峦叠嶂,山势雄伟。人称“南岳虽好,云山更奇”。现有旅游公路直达海拔1372.5米的紫霄峰下。云山是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六十九福地”,是湘西南的佛教中心,古称“楚南胜地”,与南岳同源,历代香火鼎盛。现保存大量庵堂寺庙,楼榭亭阁,石塔碑林、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云山佛教始于唐代,佛教高僧光孝、寿佛于此挂锡住持,宋代云山建有胜力寺、观音阁、玉虚宫、真人祠,总体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杰出湘南”。

云山自然风光秀丽,以山绝、云幻、林深、水秀而著称于世。明代礼部仪制司主事潘应星曾为云山题有著名十景:“一瀑飞涛、两华耸翠、仙桥横汉、崖前帘水、云外钟声、竹坛风扫、丹井云封、石畔遗踪、洞门余影、杏坞藏春”。云山现保留原始次森林200多公顷,乔木树种61科400多种,省、国家保护树种达28种,是一个拥有50多个模式标本的产区,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基因库和植物宝库,以云山命名的树种有11种。

(二)花塔

      武冈原有两座突兀峥嵘的古塔,一座呈黛色,端然矗立于资水之畔,那是东塔;一座呈素色,微微斜立在云台岭上,这就是花塔。两塔相距约一华里,近可比肩,给都梁古城平添了许多姿色。
武冈花塔可与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花塔高30.5米,倾斜度6.22°。传说修建花塔与东塔,原来是兄妹俩,所以两塔合称“兄妹塔”。哥哥造的是东塔,妹妹造的是花塔。两塔对峙,竞秀媲美,各有千秋。但东塔的色彩不如花塔绚丽,姿态不如花塔秀美。修建东塔的哥哥由此产生了莫名的妒忌,于是来到云台岭上,对着花塔恨恨踹了一脚,花塔便从此倾斜,殊料这一脚,反而使花塔更增婀娜多姿,更添倚斜子美。
当然,这是传说。其实,花塔的诞生年份比东塔早得多。《武冈州志》载:“有泗洲塔,一名东塔,在东门外,宋元丰元年(1078)建。”这里的“泗州塔”、“东塔”便是花塔而东塔(即凌云塔)则建成于清道光年间(1829)。花塔竟比东塔早750余年!
花塔,具有精奇的建筑技巧和精湛的壁画艺术。花塔共七层,各层尺出短檐、翼角高翘,檐口构形图案,七层各异。塔有八面,各面用白泥涂漫,瑰丽多彩的壁画绘饰其上。《武冈州志》称其“字画端好,精妙绝伦”。飞鸟走兽、楼台亭阁、草木花卉、菩萨天仙、缭绕祥云,尽皆栩栩如生,远远望去,浑似缠上了色彩斑烂的七条彩练。花塔的美称,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三)法相岩

      法相岩旧都梁(武冈的旧称)十景之一,称“法相洞天”。清《一统志》载:“宝方山,在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又名资胜山、法相岩”。“法相”为佛门中的一个派别,称“法相宗”,佛经《在乘义章》曰:“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取以名岩,故得名;现辟为公园。法相岩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被国家旅游局收入《中国旅游信息库》中英文版,饮誉海内外。自然之美,人之或读或观或游,无不感慨万千,挥毫泼墨,颂其之趣。现存名人名家题咏百余幅,其中以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之题词“中国法相岩名胜”最得以概其面目。

周翠兰(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