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达1361.5亿元、124.3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6倍、4.7倍,年均分别增长27%、47%。产业特色鲜明,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5%;新光源、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企业规模扩大,全市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111家、15家,分别比2007年净增65家、10家。深化新一轮市属工业企业改革,蓝天海公司、无纺布厂等5家企业完成改革任务,钢管公司等多家企业优化重组工作正在推进,福利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二)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编制完成汽车科技城规划。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新光源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机构2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以上高新产品240个。创成国家级品牌2个、省级品牌24个。参与28项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获批专利授权2251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22个。引进各类人才6090名,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81名、优秀博士38名。2011年市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5.7亿元,是2007年的3.1倍,年均增长32.2%。
(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比2007年提高8.7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安吉、景和、翔云、翔安等项目相继落户,汽车物流园创成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石化物流园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旅游业特色显现,扬州芍药园、红山体育公园开业运营,登月湖风景区、扬州西郊森林公园加快开发,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8.2%。商贸流通业品质提升,大型超市、品牌专卖、连锁经营等业态加快发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新建商品房189.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70.1亿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