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摘要:经过160多年时间,香港从一个可谓荒无人烟的孤岛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远东轻工业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令世人为之侧目。香港作为近代城市的发展,经历过一段相当曲折的路程。 关键词:香港;经济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于漫漫一百多年时间里,香港人齐心合力写下了一段传奇经历,令香港由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港转变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亚洲最重要的城市。在踏入新世纪前,且看看香港的发展史,了解多年来香港作为枢纽角色的转变。
(一)转口港形成前时期(1841-1860)
古代香港地区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手工业,以制盐、制香、修船为主,海上运输也颇具规模,屯门、尖沙咀、香港仔等都曾是比较活跃的港口。
1841年英国人强行在港岛登陆,1842年正式割占香港后,初期主要是从事最恶毒的鸦片走私活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受开放五口通商的直接影响,在港的部份外商将其实力分散到新开的商埠,香港的经济地位受到严重打击。但进入50年代以后,国内外形势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华侨社会的需要,横贯东西方向的“金山庄”和沟通南北交通的“南北行”应运而生,为这种交往所需的旅馆业、各种商号也纷纷设立。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香港已经完全奠定了其转口港地位。在发展贸易的同时,香港也陆续发展自己的工业,如船坞、火柴、肥皂、制缆、制糖、水泥行业,但规模都还比较小。
在此期间,华商的财富迅速膨胀。随后华人在港政治、经济势力的崛起,为了建立统一的华裔组织,1896年成立了第一个华商社团--中华会馆,担负起“联乡谊而通商情”的作用。中华会馆的成立标志着华商已经形成一支在政治、经济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1860年英国割占了南九龙后,港岛与九龙形成了彼此相望的“双城”。通过辟山填海和伸展,港岛方面由坚尼地城到鱼涌,九龙方面则由油麻地到大角咀、红磡、马头角,都填海建成商业区。
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香港最终确立了其转口港的地位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管理、银行、保险、船运等方面的服务随之兴起。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以此为标志,香港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转口港时期的第二阶段。

qintongxue(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