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桥乡位于东明县东北隅,乡党委、政府驻地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4.2万人,耕地面积6.5万亩,人均耕地1.46亩。境内有“日东”高速公路、“高海”公路、“沿黄”公路,三条干线横贯东西,“试白”公路纵穿南北,乡村公路84公里,形成境内公路村村通的现代交通格局。
武胜桥乡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质多为淤积砂壤,土质较肥沃,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林木等。武胜桥乡属中原油田白庙气田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地下天然气贮量70亿立方米,目前已有天然气井32处,投入开采22处,建有两座大型集气站,一座增压站,日供气量可达50万立方米,天然气化工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
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林果、棉花、桑园、畜牧等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以邢彦、北城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牛口、沙堌堆、前楼为主的桑蚕基地;以高速路、试白路两侧为主的林业带;以玉皇庙为主的油桃种植基地。在养殖业方面,2008年新建养猪大棚26个,年出栏生猪10200头,建鸡、鸭棚28个,鸡、鸭年出栏96000只,并培植了武胜桥、郝北城等多个养殖专业村。
武胜桥乡工业经济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2001年2月合乡并镇以来,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全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得武胜桥乡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实现了全乡工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工业企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2008年全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亿元,工商税收实现7471.3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144万元。坚持重点扶持,壮大财源,推动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2002年到2008年,全乡工商税收6年增长了24倍,财政收入6年增长了8倍。
我乡工业园区是被省政府批准为工矿区的工业园区,现已完成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四纵九横交通格局,并将分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造,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发挥的更加突出,成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不断提升开发区整体功能,完善开发区功能区划与设施配置,有效利用土地,我乡聘请有关专家反复论证,几易其稿,完成了园区用地、供电、供水、排水、交通、绿化等一整套总体规划。整个规划以工业为主导,按产业特色规划为以玉皇化工为主的石油化工基地、以义和诚为主的玻璃制品基地、以明胜油脂和明胜纺纱为主的纺织工业基地,园区北部打通试白路、提升沿黄路、扩建城武路,依托老海头集贸市场,规划为商贸物流区,使武胜二、三产业得到全面提升。
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不与民争利,多为民造福”的原则,用实实在在的公共投入,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让全乡人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全面落实农村多项惠农政策,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不折不扣兑现到千家万户。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改善了教学条件,定点小学校舍改造完成80%,中学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投资300万元为武胜中学新建一座3600平米的教学楼及配套设施,现即将竣工;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多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注下,敬老院先后经过了四次扩建改造,2004年乡党委、政府投资320万元,在原址重新修建高标准敬老院,占地面积8亩,2005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全乡孤寡老人供养体系初步形成,现敬老院二期扩建工程已经提上日程;全乡80%的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2009年将完成全部改水计划;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七年市、县考核一等奖;新建成的卫生院医疗大楼已经投入使用,为全乡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就医条件;以《信访条列》颁布为契机,认真落实领导信访责任制和包案制度,重视和妥善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扎实开展了“平安武胜”建设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切实维护了社会安定和全乡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五年来,连年荣获“平安山东”、“平安菏泽”建设先进乡镇。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朝着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篇章!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为建设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武胜桥而努力奋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