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堂创建以后,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了二百多年,民国时期,双桂堂以它宏传的规模、庄严的殿堂、丰富的藏经、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西南丛林之首”。
双桂堂从1653-1926年历经破山、竹禅等祖师,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120亩(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0年),全寺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双桂堂
大山门、弥勒殿 、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种建筑,全部修复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罗汉堂重现巍峨雄姿。两侧有厢房、僧舍三百余间,长廊相连,有天井、海观四十二口,玲珑古雅,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景观点缀,使整个寺院环境清幽。
大雄宝殿是双桂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十六米。
大殿在光绪年间扩建,历时五年建成,支撑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
1986年时有正式僧人27名,寺内恢复了丛林制度并成立了双桂堂寺院管理委员会,释妙谈法师任主任。双桂堂在僧人的精心管理和维修下,殿堂雄伟,佛像庄严,环境整洁。人称:寺外清溪环绕,四季鹤鸟飞鸣,八月桂花飘香,游人络绎不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