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1896--1989),女,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历任村妇救会主任、识字班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妇联代表,全国、省妇联执委。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曾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是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有书刊影视戏曲《戎冠秀》传世,现英雄母亲戎大娘长眠于华北烈士陵园,被评为"双百"人物。
个人事迹
在向抗日民主政府交公粮时,她从这个碾盘走到碾盘,自己带头并动员群众多交粮交好粮。要求米中无砂子、无烂米、无糠皮。组织妇女做军鞋时,她只只过目,双双过秤。 妇女们给八路军做棉衣,她要求份量足,絮得匀。她们上交的军衣军鞋数量和质量在区里都是头份。
日军扫荡时,她组织妇女坚壁清野,负责群众安全转移,精心护理伤员。在一次"反扫荡"中,她听说来了两个伤员,想吃瓜果,她急忙找来8个大梨送去。一次,一个伤员"打摆子"(疟疾病),走到她们村边,敌人扫荡的枪声越来越近,她不顾个人安危,用力扶着伤员爬上山,把伤员藏在一个暗洞里,由于洞口离地面太高,脚无登处,伤员爬不上去,她就蹲在地上,让伤员踩着自己的双肩,硬是把伤员托起来,伤员才爬进了洞里(按:直到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二人相逢才相识,原来这个战士叫邓世军,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个人荣誉
新中国建立后,她历任村党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县妇联名誉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妇联第五、六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
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她荣获"劳动英雄"光荣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