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稀——童年的记忆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糖稀;亦称“饴糖”。由麦芽中的糖化酶作用于碎米中的淀粉所制成的一种糖。为浅黄色粘稠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麦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甜柔爽口。广泛用于糖果、糕点制品,亦用于其它工业。中医学上用作缓中、补虚、润肺药,性微温,主治中虚腹痛、肺燥咳嗽等症。

原材料及做法:

 1、选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糯米)、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小麦与其他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2、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4、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5、压榨: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为麦芽糖。

 6、浓缩:炸出的汁液经过加热熬煮,便可浓缩成一定的浓度,当水分小于18%的时候可在阴凉干燥处保存1年以上。水分小于15%可以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若干时间。 由于麦芽做法周期较长、工序较多,所以很多家庭都不做了,好怀念以前的麦芽糖稀啊,偶有路边老人制作糖稀,运用简单的工具便可以做出那么完美的东西,真可谓是无价的民间艺术。由于这种技艺已经越来越少,都可以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Zoey*杨(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