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隆尧,春节的过法和各地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乡人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关于这一习俗还有传说呢。
从前,有个女子叫丁香,嫁给了张大郎。过门后,丁香女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没几年,骡马成群,鸡鸭满圈,家大业大,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
日子好过了,张大郎却变了。整天在外吃馆子,下窑子,抽大烟,支色子。看着自己的结发妻丁香女脸也黄了,眼也小了,怎么看都不顺眼,一心把她休掉。丁香看着自己亲手置办的家产,舍不得离去,央求大郎把她留下。张大郎却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万般无奈,只好分手。临走前,丁香女绕着家园转了几圈,看着自己亲手置办的家业眼含热泪说:“是我的财产跟我走,不是我的财产留下来。”说完,抱着自己心爱的花公鸡,牵着小花狗,出门而去……
几年后,丁香在另一个村庄,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日子又发了。置田地百顷,建房屋百间,整个一条街全是自己家的。丁香女为了感谢上苍,广施善心,经常放饭给过往的穷人,成了当地有名的活菩萨。
再说张大郎,自从丁香女走后,旧习难改,整日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没几年光景,偌大的家业被他折腾光了,沦落到身无分文,家无片瓦的地步,自己只好沿街讨饭。
一天,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丁香家门口,正遇到丁香家正在给穷人放饭。门口要饭的人从村西口排到村东头,张大郎排在了最西头。早晨,仆人抬着饭锅从东往西放,偏偏放到大郎这里饭放光了;下午他站在最东头,放饭的偏偏从西往东放,轮到大郎偏偏又没饭了。张大郎站在哪头都轮不上,只好站在队伍中间,偏偏仆人是从两头放饭,到他这里又是盆底见天了。张大郎心中叫苦:天要灭我啊!
这一情景,被丁香家里的仆人看在眼里,回家告诉了丁香。丁香女心地善良:“把他叫在家里吃饭吧”。
张大郎来到丁香家里,丁香抬头一看,吃了一惊,虽然张大郎蓬头垢面,仍能认出是自己的前夫,急忙让仆人把他领进餐厅。
不大一会儿,仆人端来了一碗面条,张大郎拿起筷子一挑,这面条非同一般,满满一碗面竟是一条面盘在碗中,这面叫蟠龙面。看着这碗面,张大郎恍然大悟,只有自己的妻子丁香女才会擀这蟠龙面。明白这是到了前妻之家。想想丁香,看看自己,心中一阵疼痛,一头栽倒在地……
丁香看到张大郎去世,吩咐家人厚葬自己的前夫。从此丁香也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
四周的百姓们看到丁香这样的好人死了,燃烧香火,跪拜苍天,祈求玉帝为丁香封神。
玉帝让太上老君到下界征求众人意见,封丁香女何神为好。人们都说丁香女能为众百姓解决温饱,广善好施,就封她为灶神最好。太上老君上天回禀玉帝,玉帝看生前张大郎和丁香是一家,就封他为灶王爷爷,丁香是灶王奶奶。
从此,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把灶神两口子请到家里贴在灶台上:神像上灶奶奶一手抱着鸡,一手牵着狗,满目慈祥。
每逢初一十五,人们早晚一炷香,请求灶奶奶上天言好语,下界保平安。
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各家灶台角上供奉着灶王爷,中间是神像,两边一幅对联“上天言好语,回宫降吉祥”,只不过隆尧人多是女主人送灶神。她们把灶台打扫干净,贴上灶神像,跪在地上嘴里念叨“小年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祭灶把嘴粘。你到天上言好话,抛米撒面你别谈。”祭灶结束后,把糖瓜等供品分给小孩子们,说是用糖瓜儿粘住他们的嘴,以防他们说不吉利的话。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外出的要回来,全家在这一天团圆,隆尧的好多地方还有“糖瓜儿祭灶二十三,媳妇不来把门关” 的谚语。新过门的儿媳妇,往往回娘家的次数比较多,在娘家呆得时间也比较长,我们家乡好象有这么个规距,婆媳关系再不好.也要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来婆家,如果超过腊月二十三来婆家,媳妇再有理也就变成没有理了,人们不会同情的。可见,历史悠久的祭灶习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我的家乡习俗,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呢?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首页是 http://wm23.cn/huihuiaaaa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